第5章:暗叹月渐银钩 (第1/3页)
张嫣传授王冀武艺,已有旬日;然王冀资质平平,于武学一道,似缺灵犀一点。每日习练,只见张嫣眉头紧锁,时而跺脚,时而气急,情态宛若姐姐督责幼弟课业一般,烦恼与无奈并存,此等场景,屡见不鲜。王冀见张嫣授艺于己时,一副“长姐如母”之态,总是暗自啼笑。
而王冀授张嫣以文学之道,竟是出奇顺畅。那诗词中的“对仗之工整、用典之精妙”,于张嫣而言,仿若明灯照途,一点即透。故而,王冀便将心力多倾注于向张嫣细述典故之上,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之深沉,至骆宾王《讨武氏檄》之激昂,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这一日,韩德让的书房——沁心居内,王冀持卷踱步间忽见案头紫檀戒尺,戒尺上“红蕴嫣然”四字映着雪光跃入眼帘。
“此物倒是雅致……”
张嫣正伏案临《报任少卿书》,闻王冀之言,说道:“这戒尺,原是家母遗物,专用来打嫣儿屁股的。听说另有一柄刻着‘堂前惊燕’的戒尺,如今落在江南国后周娥皇的妆奁里。只是听闻那周国后自幼体弱多病,想是用不上此等物件。”
王冀拿起戒尺,道:“且将‘人固有一死’那段诵来!”
“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于……”
见张嫣背诵生涩,王冀道:“昨日分明允诺要背熟,今日倒连首句都吃紧。”
“公子可是要惩戒嫣儿?”
“请姐姐伏于晚生膝头,晚生要尽为人师之责……”
王冀本是玩笑,张嫣却依言照做。王冀道:“太史公文章字字泣血,偏你这皮肉不长记性。”
“请公子便去尽那为人师责,重些才好……”张嫣话到半截,却已呼痛,原来戒尺已落于张嫣臀上。
王冀道:“昨日背《郑伯克段于鄢》,是谁把‘黄泉’二字唱成《踏摇娘》曲牌?分明是故意讨打!”
“轻些……呀!”张嫣嗔道:“《诗经》云‘静女其姝,贻我彤管’,公子这般辣手,可比齐僖公伐楚……”忽而,骤痛打断娇嗔,原是戒尺又在张嫣臀上又留下了“惊鸿一瞥”。
张嫣起身,揉着痛处嫣然一笑,后坐至书案,足尖伸向王冀,在王冀怀里勾出“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八个字。
“公子看……”张嫣翻开案头上的一本《吴越春秋》,道:“阿青授艺时,不知是否也是这般景象?”话未说完,张嫣又挨了三记戒尺,戒尺打在张嫣臀上,仿佛奏出了《阳关三叠》的调子,疼的张嫣“花枝簌簌”。
“背!书!”
“《楚辞》有云‘伤灵脩之数化’,公子这戒尺……到底要教嫣儿背书背到什么时辰?”
王冀笑道:“背完这篇,晚生替姐姐揉开淤痕可好?”话音未落,忽闻院中喧嚣四起,人声鼎沸:“‘东儿’回来了……‘东儿’回来了……”
王冀心生好奇,问道:“东儿是谁?”
张嫣轻启朱唇,缓缓道来:“东儿乃耶律休哥之随身侍卫也。据传,此人昔日身世凄凉,孤苦无依,几近饿毙之绝境。一年前,其卧病于道旁,奄奄一息,恰逢耶律休哥路过,心生怜悯,出手相救,并将其收留于府中。耶律休哥见其心思机敏,行事干练,口齿伶俐,遂常遣其传递公文信函,乃至馈赠朝中重臣之礼,亦多由他经手。”
王冀闻言,微微颔首,沉吟道:“原来如此……我欲一见此人,可否?”
张嫣轻摇螓首,劝道:“公子不必刻意见他。东儿出身契丹,不通汉语;既是言语不通,恐怕难以交谈。”
时至晌午,宴饮之际,王冀终得见那名为“东儿”之人。但见他身着兽皮缝制之衣,头梳双辫,一派契丹装扮。东儿以契丹语向王冀致意,经耶律休哥从中译解,二人方得展开对话。
原来,耶律斜轸遣书于耶律休哥,言及辽帝耶律璟欲兴兵征伐“乌古”部族,所选主将乃枢密使“雅里斯”。更兼耶律璟颁下诏令,召耶律休哥即刻入朝觐见……
韩德让闻言,忧虑道:“大哥,久闻陛下性情喜怒无常,残暴不仁,常妄杀左右……此番召见,吉凶难卜啊!”
耶律休哥长叹一声:“我亦无计可施;然陛下旨意,岂敢不从?若抗命不行,恐有灭顶之灾矣……”
韩德让沉吟片刻,道:“不如我等一同谋划,对陛下或将问及何事揣测一二,也好未雨绸缪,免得奏对之时失言惹祸……”
王冀插言道:“天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