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反差 (第3/3页)
就更耐人寻味了。以几个地方保安团为骨架,再填上抓来的壮丁,这样的部队别说和中央军相比,就是比起那支被戏称为"双枪将"的川军都差着境界。人家川军好歹是二十年内战里淬炼出来的老油子,暂七十二师这五千号人,除了人数能唬人,实际战力简直不堪入目。(暂七十二师师长为把部队牢牢抓在手里,两个旅长都还没有任命,所以在这支部队里,团长已经是仅次于师长的高级军官。)
顾家生在心里列了张清单:
【步兵火力】
步枪:
汉阳造:55%(膛线都快磨平了)
老套筒:10%(平均打三发就卡壳)
中正式:35%(集中在少数队伍之中,比如顾家生的三连)
轻机枪:
捷克式:每连编制3挺(实际能用的通常只有2挺)
(备注:顾家生的三连是个例外,明面3挺,还暗藏了6挺)
重机枪:
民24式:每营1挺(转移时要四个壮汉抬)
火炮:
82mm迫击炮:每团2门(炮弹比团长的金表还金贵)
【弹药储备】
步枪兵:30发/人(打仗时才会发足)
机枪手:200发/挺(训练时只给50发)
(备注:顾家生私藏了八千发机枪弹)
想到自己的三连,顾家生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全连139条汉子,清一色的中正式,九挺捷克式随时能喷出火舌。这样的配置,就是放在中央军里都够得上嫡系标准。
低调发财,闷声壮大,这才是乱世生存之道,看着对着赵老太爷卑躬屈膝的郑团座和马营座,顾家生心里却忍不住一阵鄙夷:
“真是讽刺,堂堂国府军的团长,居然对着地方乡绅卑躬屈膝,笑得活像条哈巴狗。”
送客时郑大川的腰弯得比马富贵还低。等赵家的马车扬起尘土远去,郑团座立刻挺直腰板,变脸比翻书还快:
"副官!把东西收好!"
顾家生突然觉得手中的这大洋烫手。不是嫌多,而是忽然明白,在这乱世,枪杆子才是硬道理,光靠巴结乡绅,终究是条死路。
这世道,带兵的不如经商的,打仗的不如拍马屁的,但没关系,老子有自己的路。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笔直的军姿在青砖墙上投下一道利剑般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