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敌后战场的重要性(上) (第1/3页)
这念头刚一闪过,他自己都觉得好笑,马上就苦笑着摇了摇头。
但这“搞钱”二字,却像是真真切切的被摆上了案头,不经意间他的思绪又飘远了,
顾家生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他不再局限于第五军这一亩三分地,而是投向了这片土地上另一支力量。由“那边”领导的八路军。
时间进入到1940年,抗日战争已步入到了第三个年头,战场态势早已从最初的溃退转入了他此刻正亲身经历的、更加煎熬的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在正面战场,已是强弩之末,再难再发动如淞沪、徐州、武汉那般规模浩大的大型会战。
于是,他们的目光,便更多地转向了广袤的敌后战场,意图通过残酷的“扫荡”和“囚笼政策”,绞杀在敌后活动的抗日武装力量。
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浮现在顾家生脑海中:
“八路军……又是怎么搞钱的?”
这个念头一出,连他自己都微微一惊。但随即,他便意识到,这恐怕是一个比第五军此刻面临的困境,要艰难十倍、百倍的课题。
他第五军,好歹是中央嫡系,有“老头子”拨付的基础粮饷,有相对稳定的后方通道(尽管补充缓慢,但终归是有盼头的)
可八路军呢?他们要枪没枪,要炮没炮,要钱没钱,国民政府给予的番号和那点微薄粮饷.......时断时有的,“老头子”对八路军是属于既防又用的原则,明面上不会断绝粮饷供给,可这暗地里......克扣一些,延时一些,那就是家常便饭了。
八路军深入敌后,身处日军、伪军、甚至有时还要面对“友军”的重重包围之下,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
在这样的绝境里,他们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像燎原的星火,队伍越打越庞大,根据地越建越稳固。他们靠什么维持运转?靠什么武装部队?靠什么养活那么多张嘴?
顾家生想到这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意。
“‘那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他回想起在国府军中,一直流传着对八路军的非议,什么“游而不击”、“保存实力”,言语间充满了居高临下的鄙夷与刻意贬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