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千收任性加更) (第1/3页)
“他们的模式是这样的,”魏忠贤不敢再卖关子,语速明显加快了几分,“一群……一群在朝中正当红,或是前途无量的官员,他们自诩清流,爱惜羽毛,不方便亲自下场去沾那满身的铜臭。
于是,他们便通过各自的家人、门生、同乡,或是其他更为隐秘的渠道,在张家口这个三不管的法外之地,置办下大量的产业。这些产业明面上是店铺、是商号、是马队、是仓库,但实际上是他们伸向国库和边防一只只看不见的手。”
“然后,他们再从山西、陕西等地,招募像范永斗、王登库这样精明能干、又别无根基的商人,来充当这些产业的掌柜,也就是明面上的东家。”
“这些官员,籍贯天南海北,有南直隶的,有浙江的,有湖广的,师承也各不相同,有东林的,有齐党的,有楚党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张家口有产业。而且,他们大多不是地方官,而是……京官。”
说到“京官”二字时,魏忠贤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幸灾乐祸的颤音,他与文官斗了一辈子,太清楚这些人的软肋和贪婪了。
朱由检当然明白这背后的逻辑。
地方官手里的权力再大,也终究有地域限制,出了他那一亩三分地,说话就不那么管用了。
而京官,尤其是那些身处吏部、户部、兵部、都察院这些要害部门的京官,他们的一纸公文,一道命令,一句在某个大人物耳边的私语,就能影响千里之外的关卡要隘,就能决定一个总兵的升迁荣辱。
他们的权力是无形的,是弥散的,却能像空气一样,覆盖整个大明!
“正因为这些产业的真正主人是他们,”魏忠贤的声音像一条毒蛇,在吐着信子,“所以他们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动用自己手中的一切权柄,去为这些商号打通走私的线路。
边关的将领收到的或许是范永斗送去的十万两白银,但真正让他打开关门,放那些满载着铁器和粮食的马队过去的,是京城里递来的、他上司的上司,甚至是决定他未来能否入阁拜相的某位大人物的一张便条。”
“商人,是当不成总头领的。”魏忠贤一字一顿地,说出了一句他用一生血腥的宦海沉浮所总结出的、关于这个国度最深刻的真理,
“因为他们没有刀。在大明,一个手握数万兵权的九边将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