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模一样的困局 (第2/3页)
器官。
第四步:反攻。
当大明这具虚弱的身体,通过内部的手术重新恢复元气,拥有了强健的肌肉和充沛的血液之后,便是将目光重新投向那片白山黑水,投向那片广袤的草原,投向那片蔚蓝的大海!
将所有曾经失去的都一一拿回来,将所有曾经蒙受的耻辱,都加倍奉还!
先求生,再集权,后改革,终反攻。
朱由检自认为是自己最为清晰的逻辑,最为完美的计划了。
实际上,在他前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对历史稍有涉猎的键盘侠,都能洋洋洒洒写出比这更详尽更精彩的救国方略。
可当他真正坐在这个位置上,亲手去推动这一切的时候,他才发现现实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荒谬!
仅仅是这第一步求生,就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
他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个真正的崇祯皇帝。
那个刚愎自负却偏偏又称得上勤政,最终却在煤山上用一根绳索结束了自己和整个王朝命运的亡国之君。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
他搞过新军。
他提拔过孙元化,一个精通西学懂得火器满心抱负的技术型官僚,让他去登莱编练新军,试图打造一支能够抗衡后金铁骑的火器部队。
结果呢?
孔有德、耿仲明两个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因为粮饷和派系之争悍然叛乱,他们带着孙元化苦心孤诣打造出来最精良的火炮和最熟练的炮手投向了后金。
登莱新军,这颗被寄予厚望的希望之星,转瞬之间就变成了捅向大明心脏的最锋利的刀。
崇祯也改革过京营。
他重用过李邦华,一个以清正廉洁刚直不阿著称的能臣,让他去整顿那早已烂透了的京城三大营。
结果呢?
任你李邦华有天大的本事,有皇帝做靠山,可他面对的是盘根错节利益一体的勋贵集团,是无数吃空饷喝兵血的世袭军官。
动任何一个人的奶酪,都等于是在向整个腐朽的体系宣战。
掣肘、阳奉阴违、暗中使绊子……最终,京营改革不了了之,等到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之时,那号称数十万的京营,竟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是孙元化和李邦华的能力不行吗?
不是。
朱由检比谁都清楚,这两个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品行,都算得上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一批人才。
那为什么他们均告失败?
前世的朱由检或许会归咎于运气,归咎于时局,归咎于某个将领的愚蠢,或是某个文官的短视。
但现在的他却能清晰地看到那隐藏在无数偶然事件之下必然的逻辑。
任何一个政权,或者说,任何一个社会团队,从部落到国家,从商号到朝廷,其内部人员大抵都可以被清晰地划分为三种。
第一种人是有能力且有意愿去推动这个团队向前发展,做出一番成绩的建设者。
他们是发动机,是领航员,他们或许也有私心,但他们的个人追求与团队的整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