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246章 :两条绝路

第246章 :两条绝路

    第246章 :两条绝路 (第1/3页)

    五月初五,端阳。

    江南无锡,太湖之滨,却不见一丝佳节应有的喧闹与晴暖。

    天自拂晓起,便被一层厚重的铅云所笼罩,压得极低,仿佛一伸手便能触碰到那湿冷的云气。

    辰时方过,蒙蒙的夏雨便如扯不断的蛛丝,斜斜地织了下来,落在烟波浩渺的太湖水面上,激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旋即消散无踪。

    风贴着水面吹来,带着湖心深处的凉意,吹透了人身上那层单薄的杭绸夏衫,直往骨子里钻。

    “江南士林清议”的主会场便设在这湖畔的一座巨大的露天高台之上。

    此台原是地方为祭祀水神所建,背靠浩渺太湖,面朝万顷碧波,视野开阔气势恢宏。

    此刻,它却被改造成了一个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舞台。

    台上旌旗半卷,被雨水打湿,有气无力地垂着。

    台下,数千名从江南各地赶来的士子、乡绅与百姓,密密麻麻地围聚在雨中,撑着各式各样的油纸伞,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片长在泥地里的杂乱菌丛,议论之声嗡嗡不绝。

    “听闻今日钱宗伯要为我等江南士人,向朝廷陈情呢!”

    “何止陈情?听闻复社的张溥西、陈卧子几位先生,皆已备下万言书,要匡正圣听!”

    “钱宗伯前番落水,又蒙圣恩,如今主持大议,当真是圣眷隆恩,谁曰不宜?”

    在一片喧嚣声中,身着一身崭新七梁冠青色云雁补儒服的钱谦益在一众官吏的簇拥下,缓步登上了高台。

    他面色虽因旧病未愈而略显苍白,眼神中却闪烁着偏执的亢奋光芒。

    他环顾四周,看着台下那一张张仰望他的脸,听着风中传来的那些混杂着敬畏与期待的议论,久违的掌控万人瞩目的豪情自胸中油然而生。

    钱谦益稳步走到位于高台正中的主位前,那是一张铺着锦缎的紫檀木太师椅,他从容地理了理衣袍下摆,缓缓坐下,动作舒展而庄重,尽显昔日文坛领袖之风范。

    他志得意满,甚至生出一丝荒谬的得意:纵使我曾沦为天下笑柄,可到头来,这江南士林的命运,不还是得由我钱牧斋来执掌乾坤?

    台阶之下,两侧早已设好数百席位。

    以张溥、陈子龙为首的复社骨干们,正襟危坐于左侧首席。

    他们个个头戴方巾,身着儒衫,面容肃穆,眼神锐利。

    在他们看来,今日此会,名为“清议”,实为“廷辩”。

    他们早已准备好无数条理,要与钱谦益这软骨头当面对质,更要借此机会,向天子展现他们这一代士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铮铮铁骨。

    群情在他们胸中激昂,只待一个爆发的契机!

    一切似乎都在钱谦益的预料之中,这压抑的天气,这肃杀的氛围,这群情激奋的同道,都将成为他拨乱反正的绝佳背景。

    他将唾面自干,将忍辱负重,将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姿态,完成皇帝交予他的任务。

    地方官冗长的开场白终于结束,雨势似乎小了一些。

    钱谦益清了清嗓子,一名侍立在旁的亲随立刻奉上一盏雨前龙井。

    他故意将动作放慢,优雅地接过茶盏,向唇边送去,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凉意,也压下了他内心深处那丝因激动而引发的颤抖。

    他甚至已经清晰地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今日之后,他将彻底洗去贰臣的嫌疑,成为皇帝在江南最可靠的耳目,或许无缘再返朝堂,但做一个富贵闲人,在这无锡安享晚年,重振声望,亦不失为一桩美事。

    钱谦益放下茶盏,从袖中缓缓掏出那份他呕心沥血数个日夜写就的讲稿。

    那上面字字珠玑,句句泣血,将昔日同道描绘成蠹国害民的蛀虫,将江南士林的积弊剖析得体无完肤,他深吸一口气,正欲开口,用他那依旧洪亮的声音为这场精心策划的卖友求荣大戏拉开序幕。

    “钱大人,且慢。”

    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平静、清晰,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