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博古通今 (第2/3页)
神就变得有些不同了。
她心里那股熟悉的怪异感又冒了出来。
走进博物馆,一股清凉的书卷气扑面而来。
馆内游客不少,三三两两地围在玻璃展柜前,听着旁边挂着工作牌的导游讲解。
念念立刻被一个展柜里的东西吸引了。
那是一套完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每一样都透着古朴的韵味。
“爸爸,快看!你刚才用的就是这些东西吗?”
陈宇走过去,低头看了一眼,笑了笑:“差不多,不过这些可比爸爸用的要珍贵多了。”
他指着那方砚台,开始了他的讲解:“念念你看,这方砚台叫澄泥砚,是用特殊的泥土烧制成的,你看它的颜色,像不像鳝鱼的黄颜色?
所以也叫鳝鱼黄澄泥砚。
在唐代,这可是和端砚、歙砚齐名的宝贝。”
旁边一位正在听导游讲解的游客,下意识地朝他这边看了一眼。
那个导游还在机械地背诵着解说词:“澄泥砚,始于汉,兴于唐……”
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江芷云也饶有兴致地听着。
她对这些古物本不感兴趣,但从陈宇口中说出来,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还有这支笔,”陈宇又指向那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毛笔,“这是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祝枝山用过的‘鸡距笔’。
你看它的笔锋,是不是又短又秃,像小公鸡的脚爪子?
这种笔蓄墨少,写起来力道特别强劲,最适合写他那种狂放的草书。”
陈宇一边说,一边还用手比划了一下祝枝山草书的笔势,那股子神韵,简直活灵活现。
“哇……”
念念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觉得好厉害。
而旁边,已经有两三个游客悄悄地挪了过来,侧耳倾听。
那个官方导游讲完了砚台,正准备讲毛笔。
一抬头,发现自己身边的听众少了好几个,都围到另一边那个戴口罩的年轻男人那里去了。
导游有点懵,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讲:“这支毛笔,名为……”
他的声音,在陈宇生动有趣的讲解下,显得愈发干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