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朝堂风暴 (第3/3页)
他价格定得高,那京城米价,布价时有涨跌,是否也要将所有商贾都抓起来问罪?”
“更何况,据老臣所知,《瀚海诗集》所得利润,大部分都归了文渊阁,谢宁本人所得,恐怕言过其实!”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谋逆之说!”
闻仲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平地起雷。
“谢宁是何人?他是老定远侯谢坤的亲外孙!是为我大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忠臣之后。”
“忠烈之后,岂会行谋逆之事?这岂不是让天下为国尽忠的将士们寒了心!”
闻仲的话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众人心上。
一些保持中立的官员,开始窃窃私语,觉得闻太尉言之有理。
张柬之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连这位从不参与党争的老太尉,都会站出来为谢宁说话。
他不甘心地反驳道:“太尉此言差矣,知人知面不知心,谁能保证他不是借着祖辈的功勋,来行乱臣贼子之事?”
“哼!”
闻仲冷哼一声,根本不屑与他争辩,而是再次对李庆志叩首。
“陛下,此事迷雾重重,背后定有小人挑唆。在事情没有查明之前,若仅凭几句风言风语,便将忠良之后定罪,国法何在,天理何在?”
大殿之上,瞬间分成了两派,争吵不休。
李庆志看着下方的乱局,心中早已有了决断。
闻太尉的出现,给了他一个完美的台阶。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不能亲自下场保谢宁,但借着闻太尉的口,将忠良之后这面大旗竖起来,便有了理由。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一声巨响。
“够了!”
帝王的怒火,瞬间让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所有大臣都噤若寒蝉,跪倒在地。
李庆志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从每一位大臣的脸上扫过。
“众卿,都是我大齐的肱骨之臣。今日之事,关乎国本,也关乎人心。”
“朕,岂能草率定夺?”
他的声音,冰冷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