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生之路 (第2/3页)
这里假意摔倒,将母亲的玉簪踢进了池塘。如今梅枝上抽出新绿,倒像是洗去了陈年污秽。
“把那株梅树移栽到新府的后院吧。” 她忽然道,“再种些西府海棠,春天开花时定很好看。”
青禾愣了愣,随即笑道:“小姐喜欢就好。对了,二夫人的兄长今日来府中求情,说愿献出土地百亩,只求饶二夫人一命。”
“告诉他,” 沈玉微声音冷下来,“二夫人通敌叛国,按律当凌迟处死。能留个全尸,已是陛下开恩。” 她走到妆台前,将两半虎符拼在一起,严丝合缝的纹路里,竟藏着幅微型边防图。
图上用朱砂标注着几处隐秘的粮仓,正是前世北狄偷袭的关键所在。沈玉微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呓语:“藏粮于野,遇敌不慌……” 原来母亲早就留下了后路。
次日搬入镇国公府时,李修文特意带着国子监的同窗前来帮忙。一群书生围着半箱兵书争论不休,倒给肃穆的府邸添了几分生气。
“这《孙子兵法》的批注好生精妙!” 有个圆脸书生捧着书册惊叹,“‘兵贵胜,不贵久’这句,竟批注说‘久战虽疲敌,亦耗民力’,真是洞见!”
沈玉微闻言走去,只见那页批注的字迹娟秀,正是母亲的手笔。她心中一暖,刚想开口,却见李修文朝她使了个眼色,两人默契地走到回廊下。
“方才在书房发现个奇怪的木匣。” 李修文低声道,“锁着三把铜锁,看着不像中原样式。”
沈玉微跟着他来到西厢房,只见书案上放着个黑檀木匣,匣身刻着繁复的卷草纹,边角镶嵌着银片 —— 竟是吐蕃贵族常用的工艺。她忽然想起祖父说的西境异动,指尖在匣面上轻轻敲击。
“找工匠来开锁。” 她当机立断,“动作轻点,别损坏里面的东西。”
工匠费了两个时辰才打开铜锁。匣子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卷泛黄的羊皮卷,上面用吐蕃文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沈玉微认得几个常用词,拼凑起来竟是 “和亲”“质子” 之类的字眼。
“不好!” 她猛地起身,“吐蕃想效仿北狄,用联姻的方式安插细作!”
话音未落,府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钟声 —— 是皇宫的景阳钟,只有国丧或急诏时才会敲响。沈玉微与李修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