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纸线也能缠住风 (第2/3页)
这次她没绣花鸟,而是绣了一幅《扑蝶图》。
彩纸线颜色鲜亮,绣在黄纸上,立体又生动。
更关键的是,轻便结实,成本不到布绣的三成!
三天后,沈桂兰没去南街布庄集中的地方,而是带着秀薇去了书院门口。
她不叫卖,只从篮子里拿出十个“纸绣书签”,递给玩耍的孩子们。
“送你们玩的。”
书签两指宽,上面用彩线绣着小画,还写着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正是《三字经》开头几句。
图文清楚,颜色鲜艳,像刚画出来的一样。
一个男孩拿着“人之初”大声念出来,其他孩子立刻围上来,摸着凸起的线,叽叽喳喳。
接孩子的妇人们也凑过来看。
“哎,你这绣的是啥?还能当书签?”
“洗了会不会掉色?”
一个穿得体面的妇人仔细看了看,惊讶道:“这底子不是布?是纸?纸也能绣花?”
沈桂兰笑着拿起一个书签,弯了弯,纸板发出轻微的响声,但没断。
她大声说:“各位大姐,布能穿,纸能读。我这叫‘纸绣’,是能读的绣。能识字的绣,才是活绣!”
“能读的绣,才是活绣。”这话像块石头扔进水里,激起层层波澜。
识字多难?谁不想让孩子边玩边学?
当天,她一个没卖,却收了二十份订单——全是定制整套《三字经》“识字绣笺”的。
角落里,钱掌柜派来的赵三看得目瞪口呆,转身就跑回去报信。
钱掌柜一听,先是一愣,随即冷笑:“哼,村妇耍花招,拿纸冒充布,上不了台面。她以为这就翻身了?做梦!”
嘴上瞧不上,心里却越来越不安。
他眼珠一转,又生一计。
低声对赵三说:“去,把城里所有纸铺的彩纸全给我买下来!高价收!我看她没了彩纸,拿什么绣!”
沈桂兰很快发现不对——镇上彩纸一夜之间涨了三倍,还说没货。
她心里明白:钱掌柜又出手了。
但她脸上一点不慌。
拉起秀薇的手,背上背篓,平静地说:“秀薇,走,娘带你上山。”
你能买断镇上的纸,还能买断整座大青山?
接下来几天,她带着秀薇往深山走。
剥桑树皮,砍葛藤,用山泉泡,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