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赵三上门 (第2/3页)
麻线将它们编织成一个个小巧玲珑、摇晃起来会沙沙作响的“彩绒编铃铛”。
村口的大槐树下,孩子们最喜欢聚在这里玩耍。
秀薇鼓起勇气,学着大人的模样,在树下支起了一个小小的“摊子”,用她做的彩绒编铃铛,去换别家孩子手里的一个鸡蛋,或是一小把纳鞋底用的麻线。
起初只是孩子间的游戏,但渐渐地,一些大人也注意到了。
沈家的绣活远近闻名,虽然买不起,但用一个不值钱的鸡蛋换一个能哄孩子开心半天的小玩意儿,谁都乐意。
一来二去,秀薇的小摊子竟真的“开张”了。
她不仅换回了鸡蛋、麻线,甚至还有人拿来了自家吃不完的半块窝头。
沈桂兰看着女儿小大人似的忙碌身影,心中一动。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成形。
她开始教秀薇一些更简单的绣法,用边角料绣些小猫小狗的图案,做成可爱的香包。
这些东西不值钱,却精巧讨喜。
于是,秀薇的小摊上,货品越来越丰富。
而交换的范围,也从孩子间的玩闹,悄然扩展到了村里的妇人之间。
今天用一个香包换回三颗鸡蛋,明天用两只编铃铛换回一捧杂粮面。
一张以沈家为中心,以物物交换为形式的无形暗网,在村子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悄无声息地编织起来。
夜深了,沈桂兰的屋子里依旧亮着灯。
新换来的灯油让火苗跳动得格外有力,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
她的手指在绷子上飞舞,一针一线,绣出的是对未来的期盼。
屋角,秀薇换回来的鸡蛋和杂粮堆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