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刘邦 (第3/3页)
一直负隅顽抗的章邯终于兵败自杀,刘邦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且在逃往荥阳前便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公元前205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南阳)、叶(今叶县南),引诱项籍南下。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州南)。项籍被迫率军回救。
项籍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籍引兵东归。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
韩信挥军进攻,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前军先诈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
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8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28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大家都这样看,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刘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刘邦根据娄敬建议,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开基肇始,史称西汉。
公元前201年,刘邦住在栎阳,五日一朝见太公,以尽人子之礼。这时,太公的家令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太公虽然是父亲,终究是臣下,皇帝虽然是儿子,然而是万民之主,怎么能让人主来朝拜臣下呢?如此下去,皇帝的威严如何得到应有的尊重?后来,刘邦再去朝见太公时,太公居然执人臣之礼,到门口迎接,退着走。刘邦大惊,赶忙下车扶住太公。太公对刘邦说,皇帝是万民之主,决不能因为我一人而改变天下秩序。
五月,刘邦下诏说: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所以,父亲有了天下则传给儿子,儿子拥有天下则尊归于父亲。以前天下大乱,万民遭殃,朕被坚执锐,冒着危难平定暴乱,封立诸侯,息兵安民,一切都是因为太公教导有方。现在诸王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没有尊号。朕现在上太公尊号为太上皇,依然五日一朝。
刘邦称帝时已过半百,步入晚年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特别是那些异姓王们。不过刘邦虽然猜忌,想到楚汉相争时他们立下的赫赫战功,并没有打算杀死他们。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彭越被贬为庶民,是吕后非要把他们诛杀灭族!刘邦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大多数人都说他无赖,但很少有人说他狠毒,与动不动就屠城的项羽相比,刘邦很少杀人。
公元前195年,刘邦崩于长乐宫,享年六十二岁。后世多认为刘邦诛杀功臣薄情寡义,其实一切都是吕后的主意,与后世朱元璋相比,刘邦显然仁厚得多!朱元璋想杀就杀株连无辜,刘邦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朱元璋死后让嫔妃陪葬,刘邦临死对吕后、戚夫人都很不舍。两人根本不是同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