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差评 (第2/3页)
了出来,这又要怎么算?
而且,此前也没听说过哪个新科进士能够受皇上召见啊,更别说是去西苑了……
于是金吾卫又试探着道:
“鄢吉士莫不是在故意消遣在下吧?”
“谁敢拿皇上的事来消遣,不要命了?”
鄢懋卿挺起胸来,正色说道,
“你若不信可以去问西苑门口的锦衣卫兄弟,他们刚才可是亲眼看着我被丢出来的。”
“过!”
金吾卫肃然起敬,当即连退五步,仿佛生怕沾上灾厄一般远远让在一边,一个字都不肯再与他多言,甚至就连目光都尽力回避。
真不知道这傻子究竟在显摆个什么劲……
……
鄢懋卿就这么一路诉说着自己在西苑的悲惨经历,在一众注目礼下畅通无阻的连过几道门。
最终踏入了翰林院的门槛,见到了今日当值的翰林院学士,陈英达。
“你是?”
陈英达放下正在检查的实录会要,蹙眉看向这个扰他清静的年轻人。
衣衫不洁,差评!
鬓有垂发,差评!
走没走相,差评!
礼数不端,差评!
此人若是他的学生,仅凭此刻的表现,散馆之日就休想从他这里得到一分好评,更别想留在翰林院或出任科道官,只能滚去六部和地方做牲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翰林院这种大明的顶级学府,自然也不例外,也存在着鄙视链。
在所有的翰林人心中,大学士是无可争议的第一等,各级翰林官员则是第二等,候补进来的庶吉士则处于最底层。
当然,这只是翰林院内部的鄙视链,其实并没有那么尖锐。
而对外的话,鄙视链则主要体现在庶吉士经过三年馆课,散馆时分配的去向上面。
第一等,自然是留在翰林院为官,类似后世大学的留校;
第二等,则是前往都察院出任御史或给事中这样的科道言官,监察百官,纠正时弊,类似后世军队中的白头盔;
第三等,就是前往六部和地方出任官员,亦是他们私下戏称的牲口……
在翰林人眼中,六部和地方的基层官员丧失话语权,无权评论时弊,难以代圣贤立言,终日只能重复上司交代的基层事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