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书! (第2/3页)
书越多骂的就越脏……
“唉,说起来还是得勤催着点鄢公子,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免得他如今不差银子便满不在乎。”
刘掌柜望着后堂忙忙碌碌的印刷工匠,只觉得自己的生活重新充实了起来,口中喃喃自语,
“我这何尝不是为了鄢公子的名声着想……”
……
再过几日。
当吴承恩将第二期《破倭记》稿件送到鄢懋卿面前时。
鄢懋卿那颗因为冒名将这部书出版,彷徨中带了几分愧疚的心终于彻底安定了下来,拿出一锭银子对吴承恩大加赞赏:
“汝忠兄写的很好,就这么写下去!”
“这是上一期鹿鸣阁送来的分成稿酬,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头,今后的分成只会越来越多,一定要再接再厉。”
他果真没有看错吴承恩。
这个家伙心中的确潜藏着“杀进京城比考进京城更容易”的贼心。
只不过纵观他历史上那憋屈的一生,应该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范畴。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嘉靖这一朝,皇帝和大臣个顶个的强悍,没有给他施展“雄心壮志”的机会和空间。
反正如今才刚写到第二期,吴承恩就已经憋不住开始“夹带私货”暗讽时政了。
这期稿件虽然依旧精彩,甚至比第一期更加精彩。
但也进入了正式给读者上世界观的节奏。
在吴承恩的描述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位高权重的南直隶官员、威震东南一带的世家商贾、还有朝廷负责海禁事宜的总兵、海道史之流……
这些官员、世家与商贾虽然在书中都使用了化名,但官职名称却能够与明朝官场上的官职一一对应。
而相关他们的剧情,则无一不是收受贿赂大开方便之门、违反海禁默许海贼贸易、与倭人和西方夷人内外勾结、伪装海贼参与走私从中获利之事。
这剧情一旦放出来。
无异于公然揭开了盖在大明南方官员与东南世家商贾头上的遮羞布,将不能上称的事情端到了阳光之下。
毫不夸张的说,这种书放在后世的网文中,都是要直接被404的禁书。
放在如今这个时代……
这就是在打朱厚熜的脸,在打那些南方官员和世家商贾的屁股。
甚至广泛传播开来可能还将煽动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