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十全奇谋【求月票】 (第3/3页)
勋下狱之后,王廷相也没好果子吃。
因为朱厚熜后来下令释放郭勋,而夏言却又假传圣旨扣住不放,千方百计罗织郭勋的罪名,眼前这道奏疏便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出现。
这就让朱厚熜开始怀疑夏言与王廷相互相勾结,尤其是那些都察院的御史都是受了王廷相的指使攻讦郭勋,因此怀恨在心。
所以在郭勋下狱之后不久。
王廷相也很快就被朱厚熜以“朋比阿党”的罪名革职为民,后虽有大臣疏救,但也无济于事……
如今历史轨迹虽然已经改变,夏言已经不在朝堂。
但王廷相此刻弹劾郭勋,还营造出了如此令朱厚熜为难的局面,想来也是一样不会有好果子吃。
因此鄢懋卿就算真要拉一个人一把。
最想拉的人也是王廷相,而不是郭勋这个便宜义父,他鱼肉百姓,这是罪有应得。
再者说来。
本部堂还没能如愿致仕回乡,你王廷相何德何能,凭什么专美于前?
为了不让自己羡慕嫉妒恨,鄢懋卿必须拉他一把。
那“朋比阿党”的罪名必须是本部堂来背!
……
翊国公府。
“四弟,你看这、这……父亲如今又不在,此事可如何是好啊?”
郭勋的三个儿子郭守乾、郭守坤和郭守纲齐聚一堂,看过鄢懋卿带来的奏疏之后,全都六神无主的望着这位义弟。
虽然郭勋的长子郭守乾如今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老二郭守坤和老三郭守纲也都过了而立之年。
但是常年养尊处优的优渥生活,还是将他们养成了只会享乐的废柴。
这事早在鄢懋卿第一次被郭勋邀请前来参加家宴的时候,就已经看出了个大概。
而且史书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郭守坤和郭守纲两人在史书中连名字都没留下,而长子郭守乾也只留下了简短的四个字:“袭武定侯”。
明朝官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惯例。
就是获罪而死,或是遭遇革职的官员,到了下一朝都会有家人或亲朋想方设法上疏申请,为其平反的同时请求赐祭葬与追谥。
夏言如是,沈炼如是,张居正亦如是……
像郭勋这种没被正式定罪而死在的狱中,并且还曾贵为翊国公的人,为其“平反”并请求赐祭葬与追谥的可操作余地只会更多。
毕竟皇上虽收回了他的“翊国公”封爵,不还是允许郭守乾继承了“武定侯”爵位么?
然而郭勋却并无任何追谥。
而他这三个儿子也并未有任何入朝为官的记载。
通过这个小细节不难看出,自郭勋死后,郭家就彻底没落了,亦可看出郭勋这三个儿子的能力……
“三位兄长,我义父前去大同公干之前,可曾留下什么嘱托?”
鄢懋卿作沉吟状沉默了片刻,不答反问。
郭守乾苦着脸道:
“父亲只说,他不在的时候,家中若有事发生,我们三人不知如何应对,便可以去请四弟前来主持大局,四弟定能妥善处置。”
果然是知子莫如父,看来郭勋也很清楚他这三个儿子究竟是什么德行,根本不敢指望……
“这就好办了!”
鄢懋卿顿时坐起身来,笑呵呵的说道,
“请三位兄长先修书一封送往大同,将此事如实告知我义父。”
“记得在信中说明我已得知此事,并且心中已有了十全奇谋,足可确保郭家在此事中安然无虞,请他继续留在大同,安心为皇上办事便是!”
这件事不可能彻底将郭勋蒙在鼓里。
不论是郭家人寄去家书,亦或是来往于京城和大同的行人口口相传,都会被郭勋获悉。
而郭勋一旦得知自己的家都快被偷了,哪里还能坐得住,肯定会第一时间赶回来亲自处置。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稳住郭勋,让他安心留在大同。
只有这样。
鄢懋卿才能顺利实施计划,真正偷了郭勋的家……
“四弟,果真是十全奇谋?”
郭守乾闻言满脸惊喜,
郭守坤和郭守纲亦是喜出望外。
此前只是“奇谋”便可救下他们父亲的命。
如今这“十全奇谋”,光是一听就知道定是了不得的计谋,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