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节 颓废 (第1/3页)
唐力案件后续的异样顺利出乎了苏牧的意料,办案组成功的让区里两位涉及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换了一个吃国家饭的单位,也让数位涉嫌违纪的党员干部受到了相应的纪律处分;但是让苏牧挂在心上的张副检察长要为他介绍相亲对象的事情却最终没了下文,因为很快苏牧就再次被借调到市纪委与市反贪局反渎局联合办理案件的一个办案组中去了。
苏牧是和成林、汪松一起到检察长办公室接受这个通知的,坐在沙发上听着通知的苏牧脑海中泛起的唯一的涟漪是这么一件普通的事情为什么要让检察长和张副检察长共同来通知他们?但是苏牧很快就不想了,因为他实在是不愿意多动脑了,他虽然跟唐力说了很多,但是他实际上还是困在那个茧中,只是稍微好了一点而已。他是跟成林、汪松一起点头表示服从安排,并没有提任何要求。但是在他走出检察长办公室的时候,他隐约听到了后面传来检察长的声音:“小苏的状态好像是有点不对劲,不像之前那么活跃了,方便了你找他谈谈话,做做思想工作。”
市纪委办案点,这次的案件并不算是什么大案,就是特别的繁琐,对象是国资委下属一家毛毯厂的负责人,按照级别也就是正科级而已,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司资金、将公用房屋占为己用和私自出租收取租金归自己所有、与她人保持不正当的亲密关系、违规兼职取酬等,用负责办理此案的市纪委第四纪律审查室主任卢广华的话说就是这是一个违纪违法问题繁多但是每个问题可能都是刚刚踩线的问题干部,办案人员必须耐住心思,一点点的来,不能有之前一战就可功成的期待值。
在这次办案组中,苏牧这次被分到了外调组,在市纪委一位姓许的年轻副主任带领下,负责对内审组在谈话过程中获得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取证从而巩固证据链条,也因此在这起案件办理的前期是相对轻松的,因为要等待内审组的突破。苏牧每天的工作就是待在指挥室中通过监控听着里面的谈话进程,翻看着自己的书解闷。
“小苏,最近在看啥书呢?”在一天的上午,谈话再次进入僵局的时候,通过监控听着谈话进度的卢广华可能也感到了无聊,发现苏牧一直在看书就随意的问了一句。
苏牧猜出了卢广华为什么会这么问他,也就没有在意的把书的封面翻给他看,口中答道:“《论自杀》。”
“这也能出一本书。”就坐在苏牧旁边的许副主任凑了过来,伸出了手显然想将书接过去看看。
苏牧没有拒绝,只是在阅读那页的页角折了一下作为标记后就交给了那位许副主任。许副主任显然对书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是看了一眼封面似乎确定了一下书名后就交给了卢广华。
卢广华拿过书后也没有翻看,只是将书放在身前,然后才说道:“有时候自杀也是一个人勇气的最后体现啊,人生自古艰难唯一死啊。看看我们办的这些对象,有不少人在刚进来的时候都是嚷着要以死明志的,最后呢?都是彻底交代了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然后接受审判的。这些人啊,已经连理想信念都没有了,哪来的勇气自杀啊?要知道勇气是需要精神力量来产生的。再说他们违反廉洁纪律,不就是贪图这个世界的种种物质享受,这样的人哪里舍得放弃这些享受去死啊,这些人基本都是不舍得死的。除了老死、病死这些正常死亡和因意外事故而死亡外,其他死亡都是需要勇气的,想想我党的那些先烈们,在死亡面前不屑一顾的精神源头是什么啊?现在还有多少人还有他们的精神和勇气啊?何况这些来这里接受调查的对象,尤其是老板们,外面还有他们的所谓精彩人生呢,他们还想继续享受呢。”
苏牧听了卢广华的话语后不由的点了点道:“也是,能让人主动选择死亡的只能是理想信念,不管理想信念本身是好是坏,那些先烈证明了这点,二战时的那些德国人也证明了这点;而能让人被动接受自杀的,应该是真正的绝望吧,是那种信念破灭之后的绝望,同样也无关信念的啥呢。但是我们侦办的这些对象,他们可能连信念都没有吧,除非是将吃喝玩乐也作为信念。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到生无可恋、无路可走的地步,也没人会选择自杀啊。有一本德国的小说,作者的中译名叫做瓦尔泽,小说的中译名叫《寻找死亡的男人》,主人公到小说的结局都没有真的自杀,反倒是一直没有太大笔墨的他妻子自杀了,不过我一直觉得在小说中跟主人公讨论自杀的那个角色可能就是他妻子。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自杀这件事,有时候根本就是无法用理性解释的,更多的时候也是一时的情绪导致的。当然这种一时的情绪是由很多事情慢慢酿成的,如同佛祖说的,众生皆苦,但苦是苦在了人生无常,没有这无常的人生,哪来的苦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