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还得加利息 (第3/3页)
从331厂连要带借一共112名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人员跟生产人员。
“才112名啊?加上612给的40人,还是有些不够……”
“勉强够用?”
张振万嘴角抽搐。
厂里陆续回来了80多名研发人员,加上这152名,20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
勉强够用!
“原本只改进PL-4,大多数技术成熟,对人员需求不大。现在不仅要继续改进PL-4,还要搞中距空空导弹,更复杂的地空导弹系统,研发人员确实不够。”
赵秉璋神情严峻。
“这……国内搞导弹的就这么几个单位,工农兵大学生又不要,全国一年也没有培养多少导弹专业的学生……”
张振万一脸为难。
“别光盯着导弹单位啊!计算机、集成电路、光电、自动控制、力学等专业也得要啊!”
刘威铭无语了。
除了58年哈军工设立的导弹工程系,在70年哈军工拆分后,各个学校就没有专门的导弹专业,而是变成了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真不知道张振万怎么当上这厂长的。
“能行?”
“赵总大学时学的力学吧?”
刘威铭问赵秉璋。
“最早学机械,后来国家需要调整到力学专业。”
赵秉璋点头。
“明白了!”
张振万这次是真的明白了,是他自己给了自己太大压力,走入了误区。
导弹也是由各方面的技术组成的。
“部队要求年前进行实弹打靶测试,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发动机之前就开始重新设计……目前最大问题是承受更高温度的钛合金材料。”
刘威铭表示没有问题,“我亲自负责解决材料问题。”
619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特种材料研究室,之前的技术人员被调走还没回来,刘威铭只能自己动手。
“威铭同志也熟悉特种材料研究?”
张振万跟赵秉璋都愣住了。
他们很想知道,还有什么是刘威铭不会的。
“我之前在学校选修了材料工程,要搞设计,连各种材料性能都不熟悉,如何能设计出来性能先进的装备?”
刘威铭平静地说道。
学没学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拿出成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