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来自顶尖大学学霸的震惊:以前白学 (第2/3页)
直接用笔写下元素跟数量。
“会不会有些少?咱们搞材料单位不应该都是吨?你是不是写错单位了?”
看到刘威铭写的都是公斤,张振万疑惑。
用不着这么省吧?
刘威铭才给厂里挣了几个亿,出手这么小家子气?
“稀土元素虽然作用大,需要的却不多。在材料配方中占比不会超过7‰,没有必要搞那么多……”
刘威铭懒得解释。
导弹、激光这些,都离不开稀土元素,不只是制导系统中的集成电路上使用。
619的实验室也不是专业的稀土研究单位不是?
要那么多干什么?
第二天一早,张振万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在同日,叶永安带着国防科工委支援的三十多名平均年龄三十多的技术骨干到达蓉城。
“赵总,你直接给他们安排吧。”
跟新来技术人员见面后,赵秉璋让刘威铭安排工作,刘威铭直接拒绝。
自己要话语权,可不是为了事必躬亲。
“我这还忙着呢!对了,有搞金属材料的先安排给我,材料搞不定,PL-4导弹改进进度会一直卡着。”
这短时间材料研究室里就刘威铭一个人。
从各种金属元素粉末的提纯,到模具铸造,再到高温烧结,然后进行理化分析,统统都是自己一个人。
累。
进度还慢。
很快,三名比刘威铭年龄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就被赵秉璋带到刘威铭面前。
“这位是刘威铭工程师,也是厂里技术创新科科长……”
“三位,这里是目前我们工作的相关资料,这几天得辛苦大家一番。”
刘威铭没有废话,直接把资料给几人,“自己根据擅长的分工吧。”
说完,也不管几人反应,又投入到新配方实验中去了。
银河一号模拟计算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时间,却无法节省所有时间。
加上银河一号只是每秒峰值运算亿次的计算机,甚至比不得几十年后的家用电脑,很多模拟不是非常精准。
只能筛选出配方进行实验,然后利用实验数据改进银河一号模型。
“钛合金加入稀土元素?”
“有什么用?”
“天老爷!这么多数据得进行多少实验!”
三人看到资料,顿时傻眼了。
他们都是恢复高考后学习材料工程的大学生。
年龄最大的彭宏也不过34岁,是78级华清大学材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