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海疆浪急,寸功寸险 (第2/3页)
字上顿了顿:“不能硬来。她现在得意,肯定会露破绽。你去……跟她借胭脂,就说‘听说妹妹的胭脂是海外贡品,想讨点试试’。”
苏晴愣了愣,随即懂了——海外贡品,多半是倭寇或滇王送的。
果然,滇王的女儿得意地拿出一盒胭脂,说“这是扶桑国的珍品,比咱们这儿的好百倍”。苏晴假装惊叹,趁她转身时,飞快地在胭脂盒底摸了摸,摸到个极小的“倭”字印记。
赵磊查到滇王给倭寇送粮的账册时,差点被烟呛死。他蹲在江南巡抚的库房里,对着一堆发霉的账本咳得撕心裂肺——这身体的肺比他现代的娇弱,稍微沾点霉味就受不了。
“找到了!”书童举着一本账册喊,“这里记着‘每月初三,送粮至黑风口’,黑风口就是倭寇的老巢!”
赵磊抢过账册,指尖划过“初三”两个字,今天正是初二。他顾不上咳,抓起账册就往外跑,官靴踩在积水里,溅了满裤腿的泥。这时候他才想起,自己这半年来瘦了不少,以前的裤子穿着晃荡,是急的,也是累的——查不完的账,防不完的暗箭,比改一百篇烂稿还磨人。
“快,备马!”他对巡抚喊,“我要去松江府,现在就去!”
林薇把胭脂盒底的“倭”字拓下来,又让人核对了赵磊送来的账册,终于拼凑出真相:滇王每月初三给倭寇送粮,倭寇则帮他守住黑风口的私盐码头,两人早就结成了利益同盟。
“得让周将军知道初三的事。”她对着地图,手指在黑风口的位置画了个圈。可松江府被围,信使根本送不进去。
她突然想起周猛离京时,带了一包土豆种,说“留着做念想”。心里一动,让人找来个熟悉海路的老渔民,给了他一张画着“土豆开花”的纸条——土豆花是白色五瓣,她在花瓣上点了三个黑点,代表初三。
“把这个交给周将军,”林薇的指尖在纸条上摩挲,“告诉他人在就好,别硬拼。” 老渔民点头时,她才发现自己的手在抖——这赌注太大,一步错,就是几百条人命。
陈默在养心殿等了三天,像等了三年。第四天清晨,天还没亮,李德全就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手里举着一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