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疫病来袭,药方里的新章法 (第1/3页)
(一)隔离营外的争执
初夏的雨下得黏腻,苏州府的官道上,一辆骡车陷在泥里,车斗里的草药包渗出水渍,混着泥水散发出苦涩的气味。赵磊站在临时搭起的竹棚下,看着远处被木栅栏围起来的村落,眉头比雨云还沉。
“赵大人,这‘隔离’根本行不通!”苏州知府周显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官帽的帽翅歪在一边,“百姓说这是‘关人等死’,昨天夜里,有三家偷偷拆了栅栏跑了,现在邻村都在传,咱们是要把染病的人活活饿死!”
栅栏里的村落静得怕人,只有几个穿着粗布罩衣的郎中,背着药箱在巷子里穿行。三天前,这里发现了第一例“吐泻症”,患者上吐下泻,浑身发热,不到半日就没了气。赵磊刚从河南赶来,带着苏晴托人送来的“防疫册子”,上头画着“勤洗手、分餐食、隔病患”的法子,此刻正被雨水泡得发皱。
“周大人,你见过烧荒吗?”赵磊指着栅栏外的空地,那里堆着刚收割的麦秸,“地里生了虫,得先把坏苗圈起来烧了,不然整块地都得绝收。这病就像地里的虫,不隔离,苏州府的十万百姓都得遭殃。”
正说着,栅栏里传来哭喊声。个老妇人抱着个孩子,趴在栅栏上拼命摇晃:“放俺出去!俺娃没病!就是淋了场雨发热,你们凭啥关着俺们?”她的声音嘶哑,指甲抠得竹片发白,孩子在怀里烧得迷迷糊糊,小脸蛋通红。
赵磊的心揪了一下。他想起苏晴在册子上写的“疑似病例观察期”,说就算没确诊,也得留观五日。可看着老妇人绝望的脸,他突然觉得手里的册子沉得像块铁。
“王郎中,”赵磊对身边的老郎中喊,“带药箱过去看看,给孩子测测‘脉息’,要是只是风寒,就挪到东边的‘观察棚’,让她能看见村里的动静——这叫‘分级管理’,不能一刀切。”
王郎中应着,踩着泥水往栅栏走。周显祖在一旁叹气:“赵大人,不是下官不配合,是百姓不信啊。他们说这病是‘瘟神降罚’,得请道士做法事,哪信你这‘洗手煮食’的怪法子?”
赵磊没说话,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林薇让人特制的“皂角丸”,用皂角和艾草做的,能去污除菌。他塞给周显祖:“让衙役们每天用这个洗手,再去告诉百姓,进隔离营的郎中都带着这玩意儿,咱们先让他们看见‘不一样’,才可能信。”
雨越下越大,栅栏外的泥地上,渐渐踩出一条歪歪扭扭的路,一边通向隔离营,一边通向城里的药铺——那是赵磊让人新辟的“单向通道”,只许送药和食物进去,不许任何人出来。
(二)药铺里的“新方子”
苏州府最大的药铺“回春堂”里,药柜被翻得乱七八糟。掌柜的王老先生正蹲在地上,对着一堆药材发愁,手里捏着张赵磊给的“药方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