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花好越圆 > 第三十五章:秩序之网,商路尽头“新规矩”

第三十五章:秩序之网,商路尽头“新规矩”

    第三十五章:秩序之网,商路尽头“新规矩” (第3/3页)

海贝都网在里面。

    “这网的中心不是京城,是百姓的日子。”陈默指着图上的广州港,“那里的胡椒换玉米,波斯的地毯换水车,南洋的海贝换粮票,都是为了让日子更好过——这才是‘秩序’的真意,不是谁管着谁,是大家靠着谁。”

    苏晴翻着南洋送来的“粮票流通记录”,笑着说:“连土著部落都开始存粮票了,说这纸片子‘比贝壳靠谱,比银子轻便’。上次有个部落首领来朝贡,不要金银,就要一箱‘带玉米图案的票子’,说能换大胤的好东西。”

    林薇正在绣“贸易网纹锦”,把商路绣成藤蔓,把驿站绣成花朵,把军事据点绣成叶片,藤蔓缠着花朵,叶片护着藤蔓,最后在中心绣了个“和”字。“这网看着密,其实软,”她指着锦缎,“谁想进来都能找到位置,波斯的葡萄、荷兰的玻璃、南洋的香料,各有各的地方,不挤不抢——这才是‘花好月圆’的大境界。”

    秦虎的军报也到了,说水师在印度洋救了艘遇袭的阿拉伯商船,对方非要送两船宝石感谢,水师只收了一箱椰枣,说“按《通商律》,护航是本分,不能要额外的礼”。“您看,”秦虎在报里写,“规矩立住了,连敌人都能变成朋友——因为他们知道,跟着咱们,比对着干划算。”

    暖阁外的月光,透过窗棂落在“全球贸易网图”上。红线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无数条看不见的线,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连在一起。陈默想起刚穿越时,四人在暖阁里的局促;想起盐税案时的步步惊心;想起第一次推广玉米时的忐忑;想起如今这张横跨山海的网——原来所谓的“跨越时代”,不过是把“你我”,变成了“我们”。

    夜色渐深,户部的人还在核对“贸易顺差”,赵磊用红笔在账册上写下“本月盈余五千两,可再造五艘新海号”。窗外的风带着远处的梆子声,敲了三下,像在为这张网,轻轻打着节拍。

    花好越圆,这“圆”已经不再是某个地方的圆,是无数个小圆组成的大圆。有广州港的秤,有敦煌驿站的信,有商事公所的律,有士兵守护的线,更有无数人心里的“盼”——盼着船来,盼着货到,盼着日子像这网一样,越织越密,越织越暖,把所有的远方,都变成家门口的烟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