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课本蒸汽船与月圆前的七道微光 (第2/3页)
他们的退路,别让他们从溪边跑了。”
林薇紧接着发了条语音,语气里带着急意:“暗道里常年积水,又黑又滑,记得带火把和防滑的草绳,再带点煮好的薄荷水——暗道里潮,万一受了风寒,能应急。”苏晴还补了张“暗道逃生示意图”,用红笔标出容易滑倒的积水坑。
阿哲立刻跑去学堂的兵器架,取了两把磨得发亮的短剑——是当年陈默留下的,剑鞘上还刻着“守”字。小夏则去厨房,把早上煮好的薄荷水装进两个葫芦里,又找杂役要了两捆草绳,绑在裤腿上防滑。两人跟着随从赶到破庙时,李大人已带着十个兵丁在庙外待命,手里的长矛映着太阳,闪着冷光。
“你们从暗道走,我们在庙前喊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李大人压低声音,把一把火把塞进阿哲手里。小夏和阿哲绕到庙后,拨开齐腰的杂草,果然看到一个被石板盖住的暗道入口——石板上还留着陈默当年刻的“×”标记,是他们当年做的记号。
阿哲掀开石板,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他举着火把先走进去,暗道只有半人高,两人只能弯腰前行,草绳在积水里擦出“哗啦”声。走了约莫五十步,前方突然传来微弱的火光,还夹杂着男人的咳嗽声——是黑商在里面抽烟。
“别出声。”阿哲把火把凑近地面,借着光看清有三个黑商靠在墙边,手里的刀放在腿上,正盯着庙前的方向。他和小夏悄悄绕到他们身后,阿哲突然扑上去,一把夺下最左边那人的刀;小夏则举起葫芦,对着另一个人的后背轻轻敲了敲,对方刚回头,就被她用葫芦底砸中手腕,刀“哐当”一声掉在水里。
“有人!”第三个黑商刚要喊,阿哲的短剑已经架在他脖子上。就在这时,庙外传来李大人的喊声:“里面的人听着,再不出来,我们就放箭了!”黑商们面面相觑,没等反应过来,庙门就被踹开,兵丁们举着长矛冲进来,前后夹击,没半个时辰就把七个黑商残余全捆了起来。
押着黑商走出破庙时,李大人握着小夏的手,指节都在发白:“多亏了你们,不然这车粮食没了,学堂的孩子这个月就要饿肚子。”小夏把一个葫芦递给李大人:“这是薄荷水,让兄弟们喝点,暗道里潮,别染了风寒。”兵丁们接过葫芦,喝了一口,薄荷的清凉瞬间驱散了疲惫,有人笑着说:“这水比凉茶还管用!”
(三)玉米田的“锈病急救”与月圆前的倒计时
解决了黑商的事,小夏和阿哲第二天一早就去了玉米田。此时的玉米已经抽穗,金黄的穗子垂在杆上,风一吹就沙沙响,像在唱丰收的歌。可走了没几步,阿哲突然蹲下来,指着一株玉米的叶子:“小夏,你看这叶子,怎么发黄了?还有褐色的小点。”
小夏凑过去,发现叶子背面有一层暗红色的粉末,轻轻一碰就沾在指尖。她立刻掏出手机,拍下叶子的照片发给林薇,还附了句:“玉米叶子发黄,有褐色小点,是不是生病了?”
林薇的回复来得很快,还带了张“玉米锈病对比图”:“是玉米锈病,是潮湿天气容易生的病,要是不治,半个月就能蔓延整片田,玉米穗会变空。当年我们也遇到过,苏晴画过‘石灰水调配图’,你按‘石灰1斤、水10斤’的比例调,用扫帚蘸着洒在叶子上,三天喷一次,喷两次就能好。”
苏晴还特意发了条消息:“让百姓喷的时候戴草帽、垫麻布,石灰水别溅到眼睛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