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第七十九章 台上台下

第七十九章 台上台下

    第七十九章 台上台下 (第2/3页)

理论。天下幸何如之,前有王阳明先生,后有周武昌。我等也何其不幸,年轻的时候遇见王阳明,年老的时候遇见周武昌。”

    顾应祥是最能给出这个判断的。

    因为说起来顾应祥曾经也是心学门人。曾经也是,也就是说现在不是了。

    他比王阳明年轻一点,当年王阳明在的时候,顾应祥就是王阳明的好友,为王阳明的学问所折服,但是时间长了,顾应祥就感到了心学空洞的一面,说来说去,都是口头功夫,心中想法。务实的地方太少了。

    王阳明在的时候,还能督促门人。但是王阳明不在了,在顾应祥看来,心学一脉,早就不是儒学正道。一个个到底讲学,讲什么上根顿悟。似乎一顿悟学问就有了,有几个如他们年轻的时候,坐足十年冷板凳。

    再论其他?

    这不是为学的道理。

    所以,顾应祥就与心学门人越走越远,渐渐几次心学门人的邀请,他就不去了。

    儒林毕竟不是武林,王廷相最喜爱的弟子投奔心学,王廷相也只能写信辩驳,想要挽留而已。顾应祥已经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心学门人自然知道顾应祥是什么意思,慢慢的也不当顾应祥作为心学门人了。

    而顾应祥的思想也慢慢的从心学转变为实学。

    而周梦臣气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务实。简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验出发。太对顾应祥的胃口了。顾应祥心中暗道:“等大会结束了,我就去拜访一下周梦臣。”

    顾应祥虽然在上座,但没有讲学的想法。他只是来听听而已。所以他估计大会之中,是没有时间与周梦臣接触了。

    周梦臣不明白下面的心思。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将讲了整整一天。他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高台上的人,而是更多目光投向了下面的学子。原因很简单,周梦臣知道,改变成年人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接近于不可能。最好的办法是从青年人培养起来。

    江南对周梦臣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是这里大明的文化中心?是这里有大明最权威的大儒们?还是这里的财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虽然周梦臣并不认为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差,也不认为,其他省份的人就比江南这里的人差?但是从比例上来说,江南一带是大明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别的不说,单单论书院。陕西一省,有名的也不过是横渠,三原,等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