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 再回燕大 (第1/3页)
在金秋十月即将到来之际,一个来自省里的重磅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了新的涟漪——全省干部职务与职级调整名单公布,李毅飞的名字赫然在列:由副处级晋升为正处级!
这份迟来的“正名”,像是对他这两个月来在阳兴呕心沥血破局攻坚的肯定。
文件下发,祝贺的电话、短信瞬间打爆了李毅飞的手机。
曾经的师长、同学、多水县的旧部,乃至铜山市一些相熟的领导,都纷纷道贺。
这不仅是一个级别的提升,更意味着他作为一县之长,在法理和权责上更加名正言顺。
县委书记贾磊闻讯,立刻召集了县委常委碰头会,议题明确而紧迫: “同志们,省里的任命下来了,毅飞同志现在是正处级!‘代县长’这个‘代’字,是时候去掉了!
我们要尽快履行法定程序,召开人大会议,选举毅飞同志为阳兴县人民政府县长!这样,他才能更放手地带领我们阳兴向前冲!”
贾磊的提议得到常委们的一致赞同。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李毅飞用实打实的行动和看得见的改变,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敬畏。
选举日,县人大会议庄严肃穆。当主持人宣布对李毅飞同志担任阳兴县人民政府县长进行投票时,会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一张张选票投入票箱,计票工作紧张有序。最终结果毫无悬念——李毅飞以全票当选阳兴县人民政府县长!
掌声雷动!这掌声,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沉甸甸的期许。
贾磊握着李毅飞的手,用力摇了摇,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欣慰和信任:“毅飞,众望所归!
这下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他立刻指示组织部长:“马上把选举结果上报市委、市人大!”
去掉“代”字的李毅飞,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但步伐也更加坚定有力。他没有任何过渡和庆祝,立刻投入到更加繁重的工作中。
他首先找来分管国土、规划和城建的副县长张诚(原负责招商,因工作需要调整分工),在办公室摊开最新的阳兴县地图: “张县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阳兴未来的产业心脏!
选址必须科学,规划必须超前!你牵头,国土、规划、发改、环保几个部门联动,立刻启动前期工作!”
李毅飞手指点在地图上预设的区域: “第一,实地踏勘!对这片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交通、水电、环境承载力进行全面评估,拿出详实的数据报告!”
“第二,规划先行!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院,按照‘产城融合、生态友好、集约高效’的理念,拿出高标准的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第三,土地征收预案!涉及到的村庄、农户,政策要吃透,补偿要到位,思想工作要做细!既要保障园区顺利落地,也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决不能出现群体性事件!这是红线!”
“第四,“准备汇报材料!把我们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初步规划构想、预期效益,形成一份扎实的报告!
节后,我要带着它去市里争取立项和土地指标!”
张诚感受到李毅飞话语中的急迫和期望,郑重应下:“李县长放心!我亲自抓,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
安排好开发区这步大棋,李毅飞紧接着向贾磊汇报了另一个关乎阳兴未来的“秘密武器”——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再生中心项目,以及他即将赴京城与燕大王一方教授接洽的计划。
贾磊听完李毅飞对项目前景的再次阐述,大手一挥: “毅飞,这是利县利民功在千秋的好项目!
必须全力争取!你放心去京城!县里一切有我!需要县委出面的文件、承诺,随时告诉我!
记住,谈判桌上,你代表的是整个阳兴县委县政府!底气要足!”
看着贾磊毫无保留的支持,李毅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种党政一把手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氛围,是阳兴之幸,也是他破浪前行的最大底气。
节假日前夕,李毅飞风尘仆仆地飞抵京城国际机场。
走出闸口,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翘首以盼的妻子苏舒。她穿着一件米色的风衣,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婉。
“毅飞!”苏舒快步迎上来,看着丈夫明显清瘦了些许的脸颊和眼下的淡淡青影,心疼的话到了嘴边,却化作一声轻柔的问候:“累坏了吧?”
李毅飞接过她手中的车钥匙,顺势揽住她的肩膀,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