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 再回燕大 (第3/3页)
记性……快,快请进!”他手忙脚乱地在口袋里摸索钥匙,显得有些窘迫。
李毅飞微笑着表示理解,这种心无旁骛、沉浸在学术世界中的状态,他太熟悉了。
办公室的门打开,一股混合着书籍、纸张和淡淡焊锡松香的味道扑面而来。
办公室不大,堆满了各种书籍、图纸、仪器模型和零件,显得有些杂乱,却充满了创造的气息。
王教授费劲地清理出一张椅子让李毅飞坐下,自己则坐在堆满资料的桌子后面。
李毅飞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诚恳而充满敬意: “王教授,几年前我在燕大求学时,有幸聆听了您关于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讲座。
您对垃圾‘变废为宝’的构想——通过高效清洁焚烧发电、智能精准分选回收资源、彻底消除二次污染——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您当时说,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解决未来城市‘垃圾围城’和能源短缺的关键路径!我一直记着!”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王一方教授心中最珍视的部分。
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身体不自觉地前倾。自己的研究,被一个地方主政官员如此看重和理解,这让他感到意外又激动。
李毅飞继续道:“王教授,如今我任职的阳兴县,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才是未来!
您的技术,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破局之钥!县委县政府经过慎重研究,下定决心:要举全县之力,引进您的技术,建设一座代表国内领先水平的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再生中心!”
他拿出准备好的简易项目构想图(虽然粗糙,但诚意十足): “您看,我们计划划拨专项土地,严格按照您团队的技术要求,建设高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
焚烧发电机组、智能分选线、烟气净化系统……全部采用最先进的配置!
项目所需的一切资金投入,由阳兴县财政全力保障!
我们不需要您出一分钱,我们只恳请您和您的团队,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和全程指导!
把阳兴作为您这项伟大技术实现产业化、造福社会的第一个试验田和示范基地!”
“第一个试验田?示范基地?”王一方教授喃喃重复着,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他搞了一辈子科研,最大的梦想不就是看到自己的成果落地生根,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吗?
以往接触的不少地方官员,要么嫌投入大,要么嫌技术“不成熟”风险高,要么就是想低价买断技术。
像阳兴县这样,不仅愿意承担全部风险投入,还愿意把项目定位为“示范基地”、尊重科研团队主导权的,绝无仅有!
“毅飞同学……你……你们县是认真的?”王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眼神紧紧盯着李毅飞,仿佛要确认这不是一个梦。
“千真万确!”李毅飞斩钉截铁,目光坦荡而坚定,“王教授,我也是燕大学子出身,深知科学研究的严谨和不易。
我以阳兴县县长的名义向您保证,我们对此项目的决心和诚意,日月可鉴!
阳兴县委贾磊书记也明确表态,县委将给予该项目最高级别的支持!我们需要的,是您的信任和技术!”
看着李毅飞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真诚和决心,王一方教授心中最后一丝疑虑烟消云散。
他猛地站起身,绕过杂乱的桌子,一把握住李毅飞的手,激动地说: “好!好!李县长!我信你!我信阳兴!我愿意合作!非常愿意!”
“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学者的严谨,“我必须亲自去阳兴实地考察!看看场地、交通、环境条件,也要和你们的技术团队对接!我需要最真实的一手资料!”
“太好了!”李毅飞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欢迎之至!
王教授,您看小长假后,我们一起回阳兴?您需要准备哪些资料,我们县里全力配合!”
“没问题!就小长假后!”王教授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几天我和学生们抓紧把技术方案、设备清单、建设要求再梳理完善一下!
到时候,我们带着完整的方案去阳兴!”
离开王教授的办公室,秋日的阳光洒满燕大校园。
李毅飞站在未名湖畔,深深吸了一口带着书卷气息的空气,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振奋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