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利益动人心,争相来拜访 (第3/3页)
不见,你都当上县长了!”
李毅飞打量着来人,确实是赵志强,但比记忆中胖了不少,也世故了不少。
“志强?真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李毅飞笑着迎上去,两人握手寒暄。
“我这不是听说老同学在这里主政,有个大项目,就过来看看嘛!”赵志强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我现在在做建筑工程,正好专业对口。”
李毅飞心里顿时明白了八九分,但面上不动声色:“原来是来做生意的啊!欢迎欢迎!我们阳兴现在正需要你们这样有实力的企业。”
赵志强凑近一些,压低声音:“毅飞,咱们老同学就不说外话了。这个项目,你看能不能关照一下?规矩我懂,该有的都不会少…”
李毅飞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志强,你要是来参与招标,我们欢迎。但要是来说这个,那就请回吧。”
赵志强的脸色顿时尴尬起来:“毅飞,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吧?老同学这点面子都不给?”
“不是不给面子,”李毅飞正色道,“而是这个面子给不起。项目是阳兴几十万老百姓的希望,不是我李毅飞一个人的。你要真想来参与,就正儿八经去做标书,参加招标。”
赵志强的脸色由红转白,最后冷哼一声:“行啊,李县长,官当大了,不认老同学了!咱们走着瞧!”说罢拂袖而去。
李毅飞看着赵志强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连老同学都找上门来了,接下来的压力只会更大。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各种各样的说情电话接连不断。有领导打招呼的,有同事说情的,甚至还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也找上门来。
李毅飞一一婉拒,但压力越来越大。
周五下午,他正准备下班,周正年突然来到他的办公室。 “毅飞县长,忙呢?”周正年笑呵呵地走进来。
“周书记,请坐。”李毅飞起身相迎。
“是这样,”周正年坐下后,看似随意地说,“有几个企业找我反映,说咱们的招标条件设得太高了,能不能适当放宽一些?特别是那个背景审查,是不是有点太严了?”
李毅飞心里一紧,知道正题来了:“周书记,条件高是为了保证项目质量。
背景审查更是必要,我们要杜绝任何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参与。”
“话是这么说,”周正年慢条斯理地说,“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嘛!有些企业可能过去有点小问题,但现在已经整改了。咱们是不是应该给个机会?”
李毅飞坚决摇头:“周书记,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余地。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我们不能冒任何风险。”
周正年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毅飞同志,我这也是为了项目着想。条件太苛刻,万一符合条件的企业太少,流标了怎么办?到时候耽误了进度,责任谁来负?”
“宁愿流标,也不能降低标准!”李毅飞毫不退让,“我相信有实力的企业多的是,不会因为条件严格就望而却步。”
两人对视片刻,办公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最后,周正年站起身,皮笑肉不笑地说:“好,既然毅飞县长这么有信心,那我就不多说了。只是希望到时候别出了问题才好。”
送走周正年,李毅飞长长吐出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就在这时,手机响起,是贾磊发来的短信:“坚持住,县委全力支持你的决定,阳兴县交给你掌舵我放心。”
看着这条简单的短信,李毅飞心里一暖。至少,县委书记是站在他这边的。
李毅飞重新坐回办公椅,打开电脑,开始仔细审阅招标文件。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县政府大楼里大多数办公室的灯都熄灭了,只有县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与此同时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一场关于利益和原则的较量,正在悄悄展开。
后续如何变化,阳兴县这条小船能否乘风破浪,全看李毅飞能否顶住压力,是否能坚持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