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阳兴的原则 (第3/3页)
老处长一进门就笑呵呵地套近乎:“李县长,久仰大名啊!真是年轻有为!我是老赵的叔叔,以前在省发改委工作过多年,你们县里不少老同志我都熟……”
李毅飞客气地请老处长坐下,奉上清茶,耐心听完所有委婉的求情之后,面容平静:“老领导,您是在重要岗位上工作过的老前辈,应该比谁都清楚,安全生产,红线中的红线,没有任何价钱可讲。
阳兴的这个项目,宁可推进得慢一点,也绝不能降低标准、放松安全要求。
对于这家企业,我们的结论很明确:不符合要求。”
没有半点转圜的余地。第二天,“鑫兴装饰公司因提供虚假材料,被列入阳兴县政府采购黑名单,禁止参与本县任何政府投资项目”的公告就贴了出来。
消息传出,赵鑫在给李毅飞打来的电话里几乎带了哭腔:“李县长!李县长!您不能这样啊!我们知错了,真的知错了,就给我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罚多少钱都行!”
但李毅飞的声音透过话筒,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赵总,规矩不是儿戏。阳兴县容不下罔顾安全的企业。”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另一家本地企业——阳兴建工,则仗着和县里某位领导关系密切,在报名时试图玩“挂靠”投标的把戏,借用省城一家优质企业的资质来鱼目混珠。
结果同样被审核小组轻易识破。
公司老板刘强惊惶之下,竟连夜打听到李毅飞的住处,提着一个看起来就分量不轻的公文包,直接找上了家门。
李毅飞连门都没让他进,只隔着防盗门,声音清晰地传到楼道里:“刘总,你的申报材料如果符合招标要求,明天上班时间,走正常渠道提交到项目办。
如果不符合,送到我家里来,哪怕再重十倍,也毫无用处。”
刘强站在门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终只能提着那个没送出去的“诚意”,悻悻而归。第二天,阳兴建工被正式取消投标资格的通知就送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这几件事情接连发生,如同冷水浇滚油,在所有参与竞标的企业心中炸开。
他们终于看清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这个年轻的县长,是动真格的,他的规矩,不是墙上贴的标语,而是真正带电的高压线。
于是,一股奇特而清新的风气开始在阳兴县形成:企业家们不再热衷于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而是暗地里铆足了劲,比着谁家的标书做得更厚实、技术方案更先进、成本报价更合理。
县城里那几家平时不温不火的打印店突然生意爆满,老板忙得脚不沾地,又是欢喜又是疑惑:“真是奇了怪了,最近这么多公司来做标书,一个个都要求用最好的铜版纸,装订得要比精装书还精美,价格好像都不是问题了。”
甚至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专门从省城高薪请来专家团队,直接驻扎在阳兴县条件最好的宾馆里,包下会议室,日夜不停地完善、打磨投标方案,势在必得。
招标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一种混合着紧张、期待与不确定性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阳兴县。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块足以改变企业乃至整个县城命运的巨大蛋糕,最终会花落谁家。
而李毅飞,再次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渐渐多起来的车流和人流,心里异常清醒。
招标成功仅仅只是第一步,后续漫长的工程建设、巨额资金的监管、工程质量的把关……每一步都暗藏着更多的挑战和陷阱。
那些被他拒绝的力量,那些在暗处觊觎的眼睛,绝不会就此甘心。
他转身回到办公桌前,面色沉静地拿起内线电话:“张浦,请审计局王局长明天上午九点来我办公室一趟,我们要再仔细过一遍项目资金的监管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滴水不漏。”
窗外,秋意渐浓,枝头叶片已开始泛黄。
但阳兴县因这个项目而带来的热度,却仿佛刚刚开始真正升温。
而那些被拒绝的怨恨、那些被触动的利益、那些在更暗处窥伺的眼睛,此刻正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酝酿着什么,无人知晓。
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