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项目争夺与初闻“七爷” (第1/3页)
分局下发的要求上报重点攻关项目的通知,在机务段技术部门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集中资源支持,这意味着一旦项目被选中,不仅能获得宝贵的经费和设备,更是重要的政治资本和晋升台阶。
几个技术科室和车间都动了起来,摩拳擦掌,准备拿出看家本领。
陈锋的技术革新办公室虽然新成立,但风头正劲,自然也被寄予厚望。
孙振山特意把他叫去,点了点通知:“这是个机会,也是场硬仗。其他几个科室的老资历可都盯着呢。拿出点有分量的东西来。”
“明白。”陈锋点点头。
他心里早有打算,1043号车的改造成功只是开始,下一步,他瞄准的是困扰机务段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几台苏联老式蒸汽机车锅炉效率低下和煤耗过高的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热力学、结构力学和材料学,难度很大,但一旦攻克,效益将极其显著。
陈锋回到办公室,立刻召集周晓白,开始着手撰写项目建议书。
数据是现成的,他早就留意收集了相关运行和维修记录。
建议书他写得很扎实详尽,从问题现状、技术难点、攻关思路、预期效益到所需资源,条理清晰,数据支撑充分。
周晓白看着厚厚的建议书初稿,佩服不已:“陈主任,您早就准备了吧?这么全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锋淡淡一笑。
建议书正式提交上去,果然在技术科内部引起了争议。
几个老资格的技术员和科长认为陈锋步子迈得太大,锅炉改造风险高,投入大,万一失败不好收场,不如选些稳妥的小改小革项目。
会议室里,争论颇为激烈。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尊重科学规律嘛!锅炉系统那么复杂,是那么容易改的?”
“是啊,还是应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我建议还是上报王工提出的那个传动系统优化项目,更稳妥。”
孙振山主持会议,没有轻易表态,听着各方争论。
陈锋没有急着反驳,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各位领导的担心有道理。锅炉改造确实有难度,但正因为难,才更需要攻关。1043号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