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哈哈哈,大周 > 第14章 老爹背锅

第14章 老爹背锅

    第14章 老爹背锅 (第3/3页)

   但同时,郭宗训也不得不佩服,毕竟是当皇帝的人,老爹郭荣这手大饼,画得还是很有水平的!

    关键是毫无痕迹地帮自己背了锅……

    窗外的水浪声越来越大,光线也越来越暗。

    已然是傍晚了,几人在御舱内继续票拟完剩下的奏章后,郭荣便打算去视察一下外面的情况。

    王溥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陛下,臣差点忘了,方才您午休时,赵指挥使来求见过,似乎是有什么事情……”

    郭宗训皱了皱眉:赵匡胤?

    他找老爹什么事?

    一想到历史上老爹很快就会发病,甚至不到三个月就会去世,然后留下自己被赵大偷家,所以他一听到赵匡胤的名字,就会本能地谨慎多疑起来。

    没办法,不管历史资料上的赵匡胤是怎样的性格!

    但以今日他对赵匡胤的观察与判断,他知道,赵匡胤这家伙的心思实在太深了!

    郭宗训本想留下来陪着老爹召见赵匡胤,但好巧不巧的是,曹彬已经挑选好第一批人手,请求郭宗训亲自检查。

    老爹郭荣也说他还小,又已经劳累了这么长时间,所以让他去处理他自己的事情,然后该玩玩,该休息休息。

    见郭荣态度坚决,而且是真的担心自己劳累过度,郭宗训也没办法再坚持,只能先去检查曹彬挑选的第一批人。

    该说不说,曹彬为了这件事的确累了一下午。

    他不断通过绳索捆绑上下渡船,往来于不同船只之间,严格按照郭宗训的要求亲自挑选甲士,终于挑选出了第一批三十个甲士。

    看着面前的甲士,郭宗训挑了挑眉,面带微笑地问道:

    “赵匡胤赵指挥使你们都知道吧?”

    “你们觉得此人如何?”

    ——————————————

    说明:

    1、《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一记载:“以为上有人望,不宜典禁兵”。

    原文是指杨徽之发现赵匡胤的野心,向柴荣谏言赵匡胤有人望,不适合掌管禁军,也就是不能当殿前都点检!

    2、《涑水记闻》卷一记载,原文为“周恭帝之世,郑起上宰相范质书,言太祖得众心,不宜使典禁兵,质不听”。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有相关记载,如“显德末为殿中侍御史,见上握禁兵,有人望,乃贻书范质,极言其事,质不听”。

    3、《涑水记闻》卷一记载:“太祖尝曲宴翰林学士王著,御宴既罢,著乘醉喧哗。太祖以前朝学士,优容之,令扶以出。著不肯退,即趋近屏风,掩袂恸哭,左右拽之而去。明日,或奏曰:‘王著逼宫门大恸,思念世宗。’太祖曰:‘此酒徒也,在世宗幕府,吾所素谙,况一书生,虽哭世宗,能何为也?’”

    说的就是王著在御宴上醉酒喧哗,赵匡胤让人扶他出去,他不肯走,然后放声大哭,最后被其他人强行拉走。第二天,有人上奏赵匡胤,说王著大哭是缅怀柴荣,赵匡胤却说王著是酒鬼,在柴荣幕府时就知道,而且他只是一个书生,即使哭柴荣,又能怎样?

    宋代王君玉编的《国老谈苑》以及明代李栻辑录的《历代小史》等文献中也有与之内容基本相同的记载。

    4、关于郑起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记录:

    《宋史》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记载:

    “初,显德末,起见太祖握禁兵,有人望,乃上书范质,极言其事。又尝遇太祖于路,横绝前导而过,太祖亦弗之怒。及延范奏至,出为河西令。会蜀平,当徙远官,起不欲往,乃炙烙其足,因是成疾而卒”。

    遇到赵匡胤在路上走,他敢直接横穿赵匡胤的前导队伍而过,调他去偏远的蜀地任职,他不愿意前往,就用火灼烧自己的脚,还因此生病去世。

    这郑起的确是个狠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