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总工的质问,你这是纸上谈兵! (第3/3页)
落、线虫、环节动物构成的微观生态圈,你对它们的生态承载力阈值做过精确计算吗?”
“你的数据来源是什么?模拟周期是多久?交叉验证的模型有几个?”
“第二个问题:水土保持。”
他根本不给何宇任何思考或回答的间隙。
“大规模施工必然会破坏原始地貌,你设计的垂直绿化墙和屋顶花园,看起来很美好。
但南何省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强度降雨引发的瞬间坡面径流量,你计算过吗?
你设计的植被根系固土能力,能否抵御百年一遇的暴雨冲刷?你的坡面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动态模型,在哪里?”
“第三个问题:长期衍化!”
“第四个问题:基因池污染……”
李卫民一口气,从生态建模、水土保持、长期衍化、基因池污染、微气候影响、物种迁徙廊道有效性、后期维护成本等七个最核心、最专业的角度,对何宇的方案发起了风暴般的质询。
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刺向方案最可能存在的软肋。
每一个问题,都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挑战性。
站在一旁的专家团,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们的脸色由白转红,又由红转青。
他们惊骇地发现,李总工提出的这些问题,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都足以成为一篇博士毕业论文的核心课题。
别说回答,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连问题本身都需要消化半天。
而现在,这七座大山,被浓缩在短短一分钟内,全部压向了那个还站得笔直的年轻人。
会场的气氛,压抑到了极致。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现场的,还是直播间里的,都死死地聚焦在何宇的身上。
等待着他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