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一月后,无人电车首次公开试航 (第3/3页)
一声微不可闻的气流声,车门向两侧静音滑开,露出了内部的空间。
何宇第一个迈步走入。
李卫民和钱立群紧随其后,他们的脚步带着一丝迟疑,眼睛却在第一时间开始扫视车厢内的每一个细节。
车厢内部空间远比看起来要宽敞,柔和的光线与外部站点一脉相承。
座位并非传统的排布,而是更接近于舒适的休息舱,每一个座位都由记忆材料构成,能够完美贴合乘坐者的身体曲线。
“老炮儿”他们几个工程负责人走进来时,更是激动地用手抚摸着车厢内壁,感受着那冰凉而顺滑的触感,眼神中充满了为人父母般的骄傲。
所有人都已就位。
车门无声地关闭,将内外隔绝成两个世界。
何宇站在车厢中央,目光扫过两位泰斗和几位负责人,最后看向了直播镜头。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只用了四个字,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首次试航,启动!”
他的声音不大,却通过车内音响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
下一秒。
电车启动。
没有预想中的任何推背感,甚至连最轻微的顿挫和摇晃都没有。
众人只感觉窗外的站台景象开始向后平滑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却感受不到任何惯性的拉扯。就仿佛他们所在的这个空间,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稳定地向前推动。
电车平稳地驶入地下轨道网络,彻底没入黑暗的隧道之中。
直播镜头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
窗外,隧道壁上的指示光带飞速掠过,形成一道道流光。
这辆充满未来感的电车,沿着复杂如人体脉络的轨道,在山谷的林地之下无声穿行,在宏伟教学楼的巨大地基之间灵活地转向。
全程没有驾驶员,没有乘务员。
一切的加速、转向、避让、调度,全部由那套被加密上报的中央AI系统在零点几毫秒内完成计算与执行。
速度极快。
快到窗外的景象已经化作一片流动的光影。
然而车厢内部,却平稳得让人产生一种时间变慢的错觉。
钱立群院士忍不住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保温杯放在了面前的小桌板上。
杯中的水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涟漪。
静止如镜。
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呼吸都停滞了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