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燕京大学的“叛逃者”! (第2/3页)
让建筑拥有“生命”吗?
所有的理智,所有的权衡利弊,在这一瞬间被最原始的学术好奇心冲得七零八落。
他的手有些发颤,食指在鼠标左键上悬停了数秒,终究还是重重地按了下去。
没有炫目的加载动画,没有多余的音效。
屏幕的中央,一个三维模型,就那样安静地、缓缓地,舒展开来。
那一刻,蒋毅感觉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声音。
他手中的咖啡杯脱手滑落,砸在地毯上,发出一声闷响,深褐色的液体浸润开来,但他浑然不觉。
他的双眼圆睁,瞳孔因为极致的震撼而缩成了两个点,死死地钉在屏幕上。
那是一个……怎样的造物?
它根本不像一栋建筑。
它是一个活着的、呼吸着的生命体。
建筑的骨架,并非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而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仿佛植物纤维与金属晶体完美融合的螺旋支撑结构。
墙体上遍布着肉眼可见的脉络,如同生物的血管,将光能、水能、热能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效率进行着转化和输送。
整个建筑的外形,完美地模拟了深海中的某种贝壳,利用气流的自然循环,实现了恒温恒湿,甚至可以自主调节内部的空气成分。
这哪里是建筑!
这分明就是神迹!
蒋毅的建筑学知识体系,在他穷尽一生建立起来的学术大厦,在看到这个模型的瞬间,开始了剧烈的、从根基处发起的崩塌。
他颤抖着手,操控鼠标,将模型的一个个局部放大。
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得让他窒息。
每一个力学结构,都颠覆了他对这个世界物理规律的认知。
“疯了……真是疯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如同被砂纸打磨过。
然而,真正的疯狂,才刚刚开始。
他注意到了模型文件旁边,还有几个附属文件。
他点开了其中一个。
屏幕上,一行行整齐排列的化学分子式,和详尽到令人发指的合成配方,瞬间填满了他的视野。
【“蛛丝蛋白改性记忆金属”完整合成路径】
【“叶绿素光电薄膜”常温制备方案】
【“菌丝体自修复混凝土”培养基配方】
……
一个又一个他闻所未闻,甚至连幻想都不敢如此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