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28章 胜利

第28章 胜利

    第28章 胜利 (第3/3页)

负天下之望的李纲,自己不敢去承担责任。

    又借着李纲的口说赵佶最好还是传位太子,如唐时天宝故事。

    最后更老着脸皮,参与草传位诏书。

    赵佶让他进位门下侍郎,辅佐赵桓,这时候吴敏的投机本色显露无疑,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就任,一心要随赵佶巡幸金陵,躲开此刻兵凶战危的汴梁城。

    若是汴梁得保,他在赵桓面前也有草诏禅位拥立之功,李纲等人又是他举荐的,不难从金陵卷土重来。

    而汴梁若不保,则拥赵佶在金陵复位,他又赢了,直接赢麻。

    他这这一些骚操作,是典型的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把大宋文官士大夫中,那种官场的蝇营狗苟的风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后来赵桓难得聪明了一把,就是不同意赵佶巡幸金陵。

    为此他不惜让出皇宫,自己入居龙德宫。

    但是这不耽误吴敏因为前面投机成功,进位少宰,知枢密院事,仍然重臣。

    可他也困在汴梁,等于是稍微有些失算,因为留在汴梁就有危险,随时会被鞑子俘虏。

    意识到自己有危险之后,原本的主战派、一力推举李纲的吴敏,再次摇身一变。他开始极力主张与女真议和,而且比其他议和派走得更远。

    他主张把黄河以北,都要尽割于女真!

    这番做派,根本就是不管不顾了,很难让人相信他不是故意的。

    就是要别人弹劾他,好趁机离开汴梁,不然根本没法解释,缩在后面搞了一辈子阴谋的吴敏,突然不要名声了,成为了最激进的投降派。

    最后他得偿所愿,被贬黜涪州安置,成功躲过了靖康之劫。

    这下却让他捡了一条性命!最后在南宋建炎年间又得与他惺惺相惜的赵构重用,安然卒于任上,后代富贵潇洒。

    这就是投机的大宗师,官场上这些事,算是给他玩明白了。

    这也是精明的大宋士大夫精神的一个极致,是两宋软弱的根源。

    吴敏把自己关在书房,派小厮在门口守着,不允许任何人打扰自己。

    他提起笔,在面前的纸上,写下了三个字:绍桓佶

    犹豫了片刻,他轻轻把佶字划去,虽然有利用上皇的意思,也暗戳戳地取得了联系。

    但是此刻的吴敏,又根据河北战事,判断出赵佶毫无前景了。

    大宋新整训的这些兵马,到底和定难军有没有一战之力,成为他最纠结的事。

    他甚至考虑到了陈绍至今无子,定难军在他暴毙之后,会不会土崩瓦解。

    要下注就要把所有的风险都列举出来,然后再选择。

    许久之后,他慢慢提笔,把绍字圈了起来。

    如今自己若是投靠陈绍,并没有什么筹码,那蔡京和魏礼等人先不谈,光是耿南仲,就不愿意自己去分享他的权力。

    因为两人的作用很类似。

    想到这儿,吴敏又觉得,要投奔陈绍,也得先把耿南仲搞臭。

    他在西平府殴打蔡京的儿子,听说至今都没有痊愈。

    或许自己应该去拜访一下蔡京了

    他提笔在纸上,又写了蔡京、耿南仲、李纲等人的名字。

    投奔定难军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再也按不住,因为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定难军的希望最大,前途最光明。

    至于投名状,吴敏已经想好了,没有筹码自己可以创造筹码。

    上皇赵佶如今在艮岳内,十分老实,那不是他自己想要如此,而是没有机会反击。

    事实上,太上皇是个什么人,吴敏太清楚了。

    自己既然和他取得了联络,那就利用忠于赵佶的,内侍省那些宦官,还有赵佶的后宫嫔妃的外戚,来鼓动他暗中生事。

    等他们准备的差不多了,自己再去定难军那里举报,投名状不就来了么。

    混到定难军之后,再联合蔡京,扳倒耿南仲。

    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耿南仲在定难军中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他原本是东华宫赵桓的旧班底,是做了十几年帝师的人。

    不管他们定难军要做什么,至少在如今这个阶段,他们都需要一个能接近、影响到官家的人。

    把耿南仲除去,这个缺口就会落到自己头上,因为吴敏也被视作赵桓的人很久了,而且有拥立之功。

    其他那些保着官家赵桓的,都是李纲、宇文虚中这种死硬派,腰杆很硬,是不会投靠定难军的。

    吴敏把所有的纸张,全部卷起来,在蜡烛上烧毁,又把灰烬吹散。

    晃动的烛光,映照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