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站队 (第1/3页)
女真鞑子,只是在遇到定难军的时候,才会势均力敌。
打其他宋军,依旧是占据绝对优势。
哪怕是把宗翰挡在真定府的岳飞,在平原野战,依旧无法和鞑子争锋。
他的人马,毕竟才组建半年,而对手却是征战十年的灭国精锐。
五回岭和易州被攻破的消息传开之后,各路人马纷纷出动,要拦截回撤的女真大军。
京东东路(山东)的张叔夜、河北的宗泽、汴梁的李纲
无一例外,全都被击败。
大名府内的杜充,因为没有出战,反倒成为了“不败”之人,每日里洋洋得意,自觉有功。
此时曲端也动了,他从白马防线,开始北上。
眼看就要迫近大名府。
因为曲端性子很急,做事又狠,出兵以来屡次惹出事端,所以杜充有些不情愿让他经过大名府。
他没有直接与曲端接触,而是派人去朝廷告状,让朝廷下旨来调动曲端。
朝廷中一些大臣,也不是完全的酒囊饭袋,大部分官员已经瞧出曲端的另类来。
他们就怕曲端把大名府给端了。
定难军占据河东之后,马上就切断了府谷折家、鄜延路和朝廷的联系。
要是让他们占了大名府这个交通要枢,恐怕很多地盘就要暗中改弦易帜了。
在魏店运河码头上,一艘车轮舸已靠岸抛锚,曲端就在这艘船上。
这是一艘没有船帆的楼船,左右共有六只大水轮,以骡马等牲口在甲板下的船舱里带动水车,也可以用人力;
曲端走下码头,然后就有人传来枢密的文书,叫他不要停留,继续追击完颜宗望。
曲端看罢,让人把文书收了起来,没做理会。
你们沿途不能迟滞鞑子的撤退速度,试问该如何追击呢?
为今之计,是尽快把大名府弄到手,免得女真鞑子再来的时候,这地方依旧发挥不出作用。
曲端自己不理会,手下更是不吭声,此时大名府的南边三道城门,牢牢掌握在李彦琪手里。
他想要进去,易如反掌,只是还没有想好怎么把杜充绳之以法的。
以杜充的所作所为,杀他十次都不过份。
但是他的官职品阶在那摆着,轻易不好动手。
想到这里,曲端伸手叫过一个亲卫来,对着他耳语吩咐几句。
在自己军中,曲端一般很少这样,他是个不怕事能惹事的人。
能让他小心翼翼低声吩咐的,不用想也知道定然是不太符合常理的。
其他人都在心中默默揣测,这位惯会出奇招的将主,又要做什么不同寻常的事。
很快亲卫就去传令,有人带着曲端口信,前往太原。
他虽然做事经常出格,但是一般也会试探陈绍的反应。
若是陈绍明确表示了反对的,即使叛逆如曲端,也不敢违逆。
大名府中,杜充愁容满面。
鞑子是退去了,这让他长舒了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金兵时候,他根本提不起一点抵抗的意志来。
也许是在沧州做知州的时候,见惯了北边逃来的难民,从他们口中,杜充了解到女真鞑子的凶残。
他这么多年,能够在官场屹立不倒,当然不是单纯凭他敢杀人,对待流民狠。
他的关系网错综复杂,吕颐浩、蔡京、黄潜善、张浚等人,都和他有些交情。
所以他有信心,朝廷一定会下令,调走曲端这个贼军汉。
他实在是恨透了曲端,对方非但在大名府外,强行占据附近州县军寨,还经常在公众场合扬言,说自己畏金如虎,胆小如鼠。
要知道,这种实话是最伤人的。
但是他又动不了曲端,如今定难军势大,谁也不愿意招惹他们。
杜充只是坏,但是他不傻,甚至还主动示好过几次,给曲端送去了一些财货女子,都被他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
几个心腹看着杜充沉默不语,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敢随便开口。
杜充的规矩极大,属于典型的对上谄媚,对下严酷。
要是贸然开口,惊扰到了他,都容易惹来一顿毒打。
上个月有一个小妾,因为言语上惹恼了他,被杜充将那小妾全家都捉了,随意安插个通敌罪名,活活打死了一家九口。
他欠了欠身体,说道:“朝中的相公们,可有回信?”
“近来没有。”幕僚恭敬说道。
杜充叹了口气,汴梁那里,此时应该也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这一切都是因为定难军!
要是能将这群西北贼配军斩尽杀绝,大宋才算是恢复到了原本的太平盛世。
杜充是进士出身,又在士大夫官僚系统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他是典型的大宋士大夫,本该是过得最舒服的那一批人。
可惜,时运不济,大宋要走下坡路了。
他们也是最畏惧陈绍崛起的。
那些贼配军、西北蛮夷,一旦崛起之后,定然要挤压他们的位置。
他们立下军功,要官位、要地盘、要利益,而如今这些都把持在“杜充们”手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杜充他们恨定难军,要超过女真鞑子。
在他们心中,北方异族不管多凶残,都是抢一波就走,不会留下来跟他们抢夺最大的利益。
而定难军显然会.
他们已经把河东给割走了。
一个河东,每年不知道要为大宋贡献多少的财富,如今全都归了西北蛮夷。
“我备下些许礼物,你们去挑选精干甲士,送至汴梁,我自有用处。”
在大名府另一处宅子内。
杨可世踱步到桌案边,在椅子上坐下来,在这短暂沉默的独处中,杨可世没有感到一丝惭愧和懊悔。
他的手正放在胜捷军的印上,这时下意识用力地将它按在桌案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