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商会暗涌 (第1/3页)
朔北的春天,终究还是艰难地站稳了脚跟。残雪彻底消融,大地裸露出深褐色的肌肤,被风一吹,便扬起干燥的尘土。试验田里的耐寒冬麦已蹿高了一截,绿油油的一片,在灰黄的原野上显得格外醒目,像一块被精心镶嵌的翡翠。然而,这抹生机勃勃的绿意,却驱不散笼罩在朔北上空那无形的阴霾。靖王那枚带着“靖”字印记的紫檀木匣,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搅动着人心。
将军府的书房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萧劲衍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手指沿着朔北边境线缓缓划过,最终停留在北方那片被标注为“北境游牧联盟”的广袤区域。沙盘上,代表敌意的红色小旗已被他插入了数个关键隘口。他的眉头紧锁,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探报回报,”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砂纸摩擦过粗糙的木头,“联盟内部近期出现了一位神秘的‘大祭司’,据传能呼风唤雨,沟通鬼神。正是此人,以‘天罚’为名,将原本松散的各部初步捏合在了一起,矛头直指朔北。”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转向黄玉卿,“靖王送来的‘礼物’,恐怕不只是为了示好,更像是在……催促。”
黄玉卿坐在书案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张摊开的羊皮纸,上面是她亲手绘制的朔北水渠和蓄水池分布图。靖王那“靖”字印记带来的寒意,至今仍萦绕在她心头。她抬起眼,迎上丈夫的目光,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没有惊慌,只有一种近乎冰冷的沉静。
“催促我们成为他棋盘上的棋子?”她轻声反问,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锋芒,“还是……催促北境那些被煽动的狼群,尽快南下?”她站起身,走到沙盘旁,目光落在那片代表联盟的红夜色范围上,“那位‘大祭司’……呼风唤雨?呵,怕不是也沾了某些‘京中贵人’的仙气?”她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直指靖王与北境势力勾结的可能性。这解答了第七十三章中靖王“礼物”背后更深层的意图——他不仅想渗透朔北,更在暗中点燃北境的战火,意图让朔北腹背受敌,不得不向他低头。
萧劲衍的唇线抿成一条冰冷的直线。黄玉卿的敏锐总能一针见血。靖王这步棋,毒辣而阴险。他伸出手,轻轻覆盖在黄玉卿放在沙盘边缘的手上,她的手心微凉,却异常稳定。“无论前路是刀山火海,我们并肩。”他的声音不高,却重若千钧,是承诺,更是战前的誓言。
黄玉卿反手握紧了他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力量。她微微颔首,随即抽回手,指向沙盘上朔北城池的位置:“靖王想逼我们就范,北境想趁火打劫。那我们,就更要让朔北自己先‘硬’起来。商会成立在即,这是整合资源、凝聚人心的关键一步,绝不能出任何岔子。”她的语气陡然变得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靖王的‘礼物’,我们收下了。但怎么‘回礼’,得由我们说了算。”这既是决心,也是埋下的新伏笔——她心中已有了应对靖王和北境的初步盘算,一个将计就计的反击计划正在酝酿。
商会成立的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点选在朔北城内最大的议事堂,这里曾是牧民首领们商议迁徙、对抗风雪的地方,如今,它将见证一个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的诞生。黄玉卿亲自主持,她联合了朔北最有威望的几位牧民首领和实力最雄厚的几家皮毛、药材商号。章程是她熬夜拟定,条条框框,既保障各方利益,又强调共同对外,统一议价,对抗外部倾销和压榨。她深知,只有拧成一股绳,朔北才能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平静的筹备之下,暗流早已汹涌。就在商会成立的前一天,一个消息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钻入黄玉卿的耳中。
“玉卿姐,”负责联络牧民首领的老马叔神色凝重地找到她,声音压得极低,“巴图老爹……他变卦了。”
黄玉卿正在核对账目,闻言,手中的毛笔“啪嗒”一声掉落在账本上,晕开一小团墨迹。巴图老爹?朔北东部草原最大的牧民首领,拥有数万头牛羊,他的加入对商会至关重要,是凝聚牧民力量的核心。他为人豪爽,深得牧民爱戴,前几日还拍着胸脯保证全力支持商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