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边境疑云 (第1/3页)
晨雾还没散尽,牧场的土屋就传来了争吵声。黄玉卿刚走到院外,就听见李氏尖利的嗓音:“这破馒头怎么吃?还有这水,一股子土腥味!卿卿要是真有心,就该给我们送些好茶好饭来!”
黄玉卿停下脚步,指尖又开始摩挲腰间的墨玉佩。昨夜萧劲衍巡查边境到后半夜才回,身上带着霜气,跟她说探马在北边三十里处发现了可疑马蹄印,像是游牧部落的制式马掌。她本想今早跟黄家众人再叮嘱几句,却没料到又是这般光景。
“母亲,” 黄玉卿推门进去时,脸上没什么表情,“朔北的水和粮食,都是牧民们用血汗换来的。你们若是觉得吃不惯,可以走,没人拦着。”
李氏见她进来,声音立刻低了下去,却还是嘟囔着:“我们也不是要挑三拣四,就是觉得…… 你如今身份不一样了,总该让家里人过得体面些。”
黄玉卿没接话,目光落在角落里的两个远房亲戚身上 —— 一个叫黄老三,一个叫黄五,是黄家父母在路上捡来的远房侄子,昨日青禾说听见他们议论北境骑兵,此刻两人正低头啃着馒头,眼神却时不时往门外瞟,像是在等什么人。
“黄老三,” 黄玉卿忽然开口,“昨日青禾说,你们看见北边有骑兵过来?是在哪个方向看见的?有多少人?”
黄老三身子一僵,手里的馒头差点掉在地上,他抬起头,眼神躲闪:“夫、夫人,我就是随口说说,可能是看错了,朔北的风大,说不定是牧民的马群……”
“是吗?” 黄玉卿往前走了两步,目光锐利起来,“可探马昨日在北边三十里处发现了马蹄印,是游牧部落的制式马掌,不是牧民的马。你们再好好想想,到底看没看见?”
黄五的脸色瞬间白了,他放下馒头,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真、真没看清,天太黑了,就看见几个人影……”
黄玉卿盯着他们看了片刻,没再追问,只是道:“朔北边境不太平,若是再看见可疑的人,立刻报给王管事,别再私下议论,免得引起恐慌。” 说完,她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特意回头看了眼 —— 黄老三和黄五正凑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神色慌张。
“青禾,” 黄玉卿刚出门,就对守在门外的侍女道,“你再去盯着他们,若是他们跟外人接触,立刻告诉我。”
青禾应了声 “是”,快步跟了上去。黄玉卿则往将军府的方向走,刚到半路,就看见萧劲衍的亲兵骑着马飞奔而来,见到她立刻翻身下马:“夫人,将军让您即刻去议事厅,有紧急军情!”
议事厅里,萧劲衍正站在沙盘前,眉头紧锁。他穿着一身玄色劲装,肩上还沾着草屑,显然是刚从边境回来。见黄玉卿进来,他立刻走上前,握住她的手 —— 他的手心带着寒气,却很有力。
“卿卿,” 萧劲衍的声音有些低沉,“探马在北边五十里的黑风口,截获了一个信使,身上带着密信,是给朔北内部人的。”
黄玉卿的心一沉:“密信上写了什么?是谁的字迹?”
萧劲衍递过来一张纸,纸上的字迹潦草,还带着些血迹,显然是匆忙写就的。黄玉卿接过来看,越看脸色越冷 —— 信上写着 “黄家已入牧场,可借其乱传消息,待时机成熟,内外夹击”,落款是一个 “北” 字。
“黄家……” 黄玉卿握紧了信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