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为母治病,全力以赴 (第3/3页)
一个藤椅,这个藤椅既可以坐,也可以调节角度躺着,特别方便。等一切都收拾妥当,肖顾才让弟弟们把父母接过来。当欧阳兰坐在藤椅上,看着宽敞明亮的房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值了。”
安顿好父母的住处,肖顾心里还有件事放不下 —— 母亲的病虽然稳定了,但还得继续治疗。他想起本村有个哥哥在中心医院当主治大夫,医术很高明,便带着两个弟弟去找他。可到了中心医院十四楼,护士却说那位大夫已经退休了,现在在一个社区医院坐诊。兄弟三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那个社区医院,终于见到了那位大夫。大夫仔细看了欧阳兰的诊断书,又详细询问了她的病情,然后开了一些名贵的中药,嘱咐道:“这些药要按时服用,能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病痛。你们回去后,一定要督促病人按时喝药,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联系。”
回家后,值班安排照常进行。每次轮到谁值班,谁就负责督促母亲喝药。尤其是那种强效止疼药,必须有主治医师签字才能拿到,这件事由肖敏专门负责。她每次都会提前跟医生沟通,开好药后,小心翼翼地装在药盒里,标注好服用时间和剂量,生怕出一点差错。
肖兴值班的时候,总是早早地来到父母家。他会先把家里打扫一遍,然后给父母做晚饭。吃完饭,收拾完碗筷,母亲就会坐在藤椅上,给他讲小时候的事情。母亲说,以前家里穷,冬天没有棉衣穿,只能裹着破旧的被子取暖;夏天没有风扇,晚上热得睡不着,就坐在院子里乘凉,蚊子嗡嗡地围着人转,一晚上能被咬好几个包。她还说,那时候粮食不够吃,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们饿得哇哇哭,她就只能去地里挖野菜,煮成野菜汤给孩子们喝。讲到动情处,母亲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肖兴也跟着红了眼眶。他的思绪随着母亲的讲述回到了那个艰苦的岁月,仿佛看到了小时候一家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场景,眼泪无声地流到腮边。
有一次值班,母亲依然坐在藤椅上,父亲也坐在旁边,加入了聊天。父亲说起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说起了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说起了这些年四处漂泊的艰辛。他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深深的无奈。说着说着,父亲突然看着肖兴说:“你是咱们家唯一一个念过书的人,这些年的经历,要是能写成文字记下来就好了,也算是给后辈留个念想。” 肖兴看着父亲期盼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夜色渐深,窗外的路灯亮了起来,柔和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母亲靠在藤椅上,渐渐睡着了,肖兴轻轻地给她盖上毯子。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父母熟睡的脸庞,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在晚年能过得舒心一些,也一定要把父母的经历写成文字,留住那些珍贵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