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龟背玄机 (第3/3页)
欣赏这种纹样。爷爷,这是让更多人了解柳编的机会啊!”
月光下,爷爷的表情晦暗不明。良久,他叹了口气:“你看着办吧。但记住,别为了数量丢了质量。”
柳青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您同意了?”
“你奶奶常说,手艺活要见世面。”爷爷收起鱼篓,起身往屋里走,“但要是让我知道你糊弄人...”
“绝对不会!”柳青高兴地跳起来,“我保证每个都像今天最后一个那样完美!”
爷爷的背影在门口顿了顿,没有回头,但柳青感觉他的肩膀似乎放松了一些。
第二天凌晨三点,柳青就起床开始工作。订单要求月底交货,满打满算只有十天。她需要将每天的产量提高到至少二十五个,同时保证质量。
晨光微熹时,她已经完成了五个杯垫,速度比昨天快了不少。爷爷起床看到她在工作,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多泡了一盆柳条。
中午,柳青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一个陌生号码。
“请问是柳青小姐吗?“一个温和的女声,“我是省工艺美术协会的李雯,看到您发的龟背纹照片,对背景中那页笔记很感兴趣...”
柳青一头雾水:“什么笔记?”
“就是照片右上角那半页,写着'流光柳丝'的那段。“李雯的声音透着兴奋,“这种技法我们只在文献中见过记载,没想到还有传人!”
柳青猛然想起,拍照时奶奶的册子确实摊开在旁边。她赶紧翻开“柳编百样图”,果然在后面几页找到了关于“流光柳丝”的记载——这是一种将柳条劈成细丝编织的绝技,成品能在光线下产生流动的效果,据传已失传百年。
“这个...我得问问我爷爷。”柳青谨慎地回答。
“当然当然!”李雯连忙说,“我们协会下个月有个柳编展览,如果能展示这种技法...”
挂断电话,柳青盯着那页笔记发呆。奶奶的字迹娟秀却有力:“流光柳丝,需取三年生垂柳,冬至后立春前伐之,劈七十二丝...”
要学这种编法,可能得把百样图前面的部分都学会才行。
正思索间,手机又震动起来——是Instagram上那个设计师发来的合同草案。
柳青看着屏幕上的数字:200个杯垫,总价一万元,定金三千,交货后付清尾款。
这笔钱足够给爷爷换套新工具,还能把漏雨的西屋修一修。
院子里,爷爷正在检查他刚完工的手工品,那是李婶家定制的二十个喜篮,下午就过来拿。
柳青轻轻合上册子,攥攥拳头,先完成杯垫订单。至于“流光柳丝”...等时机成熟再问爷爷吧。
毕竟,传承是场马拉松,不是冲刺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