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展厅建成 (第3/3页)
码系统清晰可见。
“真不错...”她喃喃自语。这个不足十五平米的小角落,承载的却是几代人的记忆。
爷爷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还差样东西。“
“什么?”
“电子眼。“老人指了指屋顶四角,“好东西得看牢。”
当晚,张磊从县城买回一套二手监控设备,四个摄像头无死角覆盖整个展区。看着屏幕上清晰的画面,柳青终于松了口气。
---
五天后,爷爷改装过包装的灯笼全部安全抵达,客户纷纷晒图好评。更妙的是,有位做物流的客户看出门道,主动提出合作开发柳编工艺品专用包装,并下了200个灯笼的大单。
“爷爷!您太厉害了!”柳青兴奋地晃着老人的肩膀,“客户说要把我们的包装申请专利!”爷爷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是你奶奶的智慧。”
马小川一边学习着新的打包方式,一边悄悄问张磊:“这老头...不,柳爷爷怎么啥都会?”
张磊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老匠人的厉害之处。你以为他们守旧,其实早就把问题想在前头了。”
五天后柳青的柳编灯罩在“溪畔”咖啡馆正式亮相。县文化局李局长是个六十出头的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站在灯下足足看了十分钟,不时发出赞叹。
“妙啊!传统技法现代表达,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李局长握着柳青的手说,“这正是我们非遗传承需要的创新思维!”
他当即表示要将柳编灯罩推荐给下个月的市文创展。
柳青被这突如其来的机遇砸得晕头转向,直到李局长的车开远了,她才回过神来。
“我说什么来着?”林姐得意地撞撞她的肩膀,“你的机会来了!”
咖啡馆因为“会流动的光”成了镇上的新晋网红,不少年轻人专程来打卡拍照。柳青的手机响个不停,有询问定制灯罩的,有想代理销售的,甚至还有一家省城的家居品牌想谈批量生产。
这天柳青正在跟爷爷学柳编百样图中的技法,小桃慌慌张张跑来。
“柳爷爷,小青姐姐!张德才带人去三叔公家了,说要买他那些老柳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