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文创展 (第1/3页)
拒绝了林森的百万订单后,工坊里的气氛像是被抽空了半口元气。
虽然爷爷镇住了场面,大家依旧按部就班地工作,但空气中总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疑虑和惋惜。
那可是一百万啊,足够让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宽裕一大截。
柳青心里也压着这块巨石,但她不能表露出来。
她几乎住在了工坊,比以往更苛刻地打磨着“四季”系列的每一个细节,仿佛要用这种极致的投入来对抗内心的不确定。
文创展前一周,旅游局的李局长来参观柳编文化展览馆。
“柳师傅,没想到柳青居然是您的孙女,果真是青出于蓝。”
李局长握住爷爷粗糙的手,用力晃了晃,
“四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干事,负责整理民间工艺资料,第一个来的就是咱们清河,拜访的就是您。”
柳明远布满老茧的手回握,眼角的皱纹漾开:“一晃这么多年,你这小干事都成局长咯。”
李局长笑着摆手,目光落在墙上柳编工具上:“当年看您编那些柳器,像看神仙作画。如今柳青把柳编往新里做,传统和创新拧成一股绳,您这手艺,算是在新时代里开了新花。”
爷爷笑着谦虚:“哪里哪里,时代不同了,光靠我这老一套可不行,还得靠年轻人。”
柳青忽然发现爷爷情商也挺高的。
李局长在展厅参观完又来到柳编工作间看灯罩。
他拿着一个半成品灯罩捏了捏,想到一个问题,问:“这灯罩...遇水不会散架吧?”
爷爷肯定地回答:“不仅不会散,泡水后更结实。柳条经过特殊处理,水浸后纤维会膨胀锁紧。”
柳青来到样品架旁边,上面放着几个成品,她介绍“这是我们打算参展的新款。”
“水韵”系列是严格遵循古法的水波纹灯罩;
“山影”系列是用粗柳条编成龟背纹的落地灯。
“在这些灯罩完工后我们都会经过一道道严格测试。”
李局长点头叮嘱:“这个东西质量一定要做好,别丢了柳师傅的脸。”
“水波纹,就得经得起水。”爷爷拿起一个刚出的成品放到水桶,按下手机计时器介绍,“三天后捞出来,不散架才算合格。”
李局长摸摸鼻子:“检测这么严格,客户买回去也不会放水里...”
爷爷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灯罩边缘,抬眼时眼角皱纹里都泛着执拗:
“李局长,咱清河柳编传了上百年,靠的就是这份死心眼。现在年轻人总说要创新,可根子里的东西要是丢了,再好的花样也是个空壳子。”
元旦清晨,市文创展览中心门前排起了长队。
柳青不停地调整着展台上灯罩的角度,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是“清河柳编工坊“第一次参加正式展览,她几乎一夜未眠。
他们的位置不算好——靠近洗手间的C区76号,但柳青有信心让作品自己说话。
“电压稳定吗?“周明蹲在展台下方,检查着最后一组线路。
“放松点,咱们准备得很充分了。”
张磊调试着最后一组灯光控制器,眼镜片上反射着显示屏的蓝光。
柳青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总开关。
十二盏两个系列“山影”“水韵”柳编灯罩同时亮起。
柔和的暖光透过层层柳条,在白色展墙上投下涟漪般的影子,整个展位瞬间变成了一汪波光粼粼的池水。
“我的天...“路过的观众停下脚步,“这是柳条编的?”
柳青微笑着递出宣传册:“清河柳编,纯手工制作。每个纹路都对应黄河水文的一种波形。“
“李婶她们到了吗?“柳青看了看表,离开幕还有半小时。
“早到了,在休息区吃早饭呢。“张磊指了指不远处,五位身着靛蓝印花布的妇女正拘谨地坐在塑料椅上,面前摆着没动几口的包子。
她们今天特意穿上了统一服装,头发梳得一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