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月亮坳 (第3/3页)
柳。树龄显然都已过百年。
“就是它们!”
周明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激动不已。张磊砍下一根枝条试了试韧性,惊喜道:“太好了!这品质绝了!”
张磊和周明立刻联系月亮坳村的村委会。
面对惊讶的村干部,张磊拿出江韩开的介绍信。
提议工坊与村委会合作,成立月亮坳金丝柳协作中心,工坊提供技术指导,教授村民科学间伐、养护柳林的方法,并签订长期保底收购协议,价格优于市场。
这片柳林位于深山,运输成本极高,将柳条砍伐、剥皮、粗处理环节放在当地,建立简易加工点,由村民完成,工坊支付加工费。
周明还提议未来时机成熟,还可以协助村里发展柳编体验旅游。
这个方案一下子点燃了村干部的热情。
这不仅能为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还能保护这片古老的柳林!合作协议很快敲定。
柳青预付了一笔定金,第一批经过初步处理的、品质超群的金丝柳条,很快被小心翼翼地运回了清河镇工坊。
用新柳条编织的第一批作品出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那流光溢彩的效果、温润如玉的手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才是六角叠丝本该有的样子!”李阿婆摸着新作品,脸上绽开笑。
更让人惊喜的是,周明沿途拍摄的寻源素材,被他剪辑成一部十几分钟的纪录片《寻柳记》,发布在了工坊的账号上。
视频记录了寻源的艰辛、发现古柳林的惊喜、与村民合作的真诚,没有刻意煽情,却无比真实动人。
视频迅速走红,播放量破百万。“这才是真正做手艺的态度!”“支持匠心!支持乡村振兴!”的评论刷屏。
工坊“追寻本源、扎根土地”的形象深入人心。
供应链的危机,以一种超出预期的方式被破解了。工坊不仅找到了稳定高质的原料来源,更讲出了一个动人的品牌故事,无形中粉碎了之前关于“饥饿营销”、“漫天要价”的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