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玄武门之变 (第2/3页)
。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储位争夺战的缩影。虽是手足之间的争夺,但它体现出来的残酷、嗜血和疯狂,比外姓之争还要激烈。
无情最是帝王家。
作为隋炀帝的表哥,李渊聪敏、仁慈,母亲去世时,他赤脚行走20多里路葬母,以致脚底磨破、鲜血淋漓;李世民对皇位虎视眈眈,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势同水火,他早有耳闻,只是在作为一个皇帝和一个父亲之间,他始终犹豫不决,最终酿成了一宗子女骨肉相残的千古惨案。
政变成功后,李世民大肆安排自己的部下进占要职,为自己的登基做好准备,两个月之后,李渊“心甘情愿”地退了位。
随后,李世民开始一次次地报复自己的父亲。
李渊虽然英雄,但也好色,在起兵攻进长安后,短短数年间就跟一堆妃子们生下了20个小皇子。当皇帝的时候,自然没有人敢说什么,可是一退位,李世民的手下们就开始冒头攻击这位太上皇了。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雨水比较少,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说,这是因为太上皇征召了太多的宫女,皇宫里“阴气郁积”才导致干旱。
李世民很快下了一道诏令,将李渊身边的宫人裁减了3000多人,全部逐出宫中,按照李世民的说法就是:你们“任求伉俪”吧。
在李渊看来,宫女少就少点吧,能忍就忍了吧。
不过这事还没有完。
李世民当了皇帝,自然要治治以前那些不听话的人,于是李渊信任的裴寂也成了李世民的整治对象。玄武门之变前,裴寂一直支持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渊惶惑之中不知如何是好,萧瑀、陈叔达纷纷拍马屁,说秦王人心所向,而太子、齐王人心险恶,裴寂默默不言,对此不予评论。
李世民当然记在心里,于是将裴寂免官“遣还乡里”,接着又将他流放到位于今天四川阿坝的静州,就是要搞死这位李渊信任的老臣。
这一切李渊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是识相的,李世民当上皇帝三年后,李渊从太极宫中搬到了大安宫居住。大安宫低矮狭小,夏天非常闷热,但李世民对老爸不予过问,自己却经常跑到隋炀帝留下的九成宫里避暑。有的官员看不下去,便上书建议李世民让老皇帝也去避暑乘凉,李世民对此并未理会。直到贞观八年,李世民才第一次邀请老爸李渊去九成宫避暑,但李渊推辞说,隋文帝就是在那里死的,我就不去了吧。
此时李渊的生命,已经剩下不多的时间了。 玄武门之变后七年,唐帝国在他那个血腥上位的儿子手中,形势越来越好,并且攻破突厥,平定了让李渊心中一直隐忧的大患。这一年,李世民在汉朝原来的未央宫举行宴会,李渊难得地放松了一回抑郁多年的心情,让降服的突厥颉利可汗起来跳舞,又让南蛮的酋长冯智戴咏诗助兴,非常高兴地说“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于是李世民趁机拿着酒杯上前给李渊祝寿,说,以前刘邦曾经在未央宫这里,讽刺过他的老父亲,刘邦妄自尊大,儿子我不跟他那样子,我给您祝祝寿! 也不知道李渊此时,该是作何感想。
但随着时间流逝,李世民心中的愤恨和恼怒也开始慢慢沉淀下来,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而李渊日渐衰老,在他看来,时日已经无多。就在去世前的一年,68岁的李渊宴请西突厥的使者用餐,李渊再次又感慨起来说,“如今蛮夷都降服了,这是自古未有的事情。”
而李世民则不知道为什么留下了眼泪,他给老父亲李渊敬酒祝寿,说,“父亲,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也是遵从父亲您的教诲啊。”随后,李世民又和长孙皇后一起,向李渊进献了御膳和衣物,《资治通鉴》对此的记载是:至此父子俩才“一同家人常礼”,一直到了父亲李渊人生中的最后光景,这对父子,心里才算解开了一些不可言说的心结。
而李渊已经老了,太老了,尽管他心中也有恐惧、怨恨,尽管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岁月里,他一直孤独地、寂寞地、隐忍地生活着。
贞观九年五月庚子日,公元635年,69岁的李渊临死前交代了自己的遗嘱,他说我死之后,就跟汉朝的皇帝一样薄葬就可以了,皇帝也没必要太遵循古人守孝三年的死规定,就用一天来代替一个月好了,至于陵墓,一切俭约从事。
这位一生奢华的父亲,到老了才知道自己的尴尬地位,很识趣地安排了自己的后事。
一切都无关紧要了,尽管他是开国皇帝,但他在政变中走向帝位的儿子却更加光耀夺目,生命既然走到了这个终点,那就平静地接受死亡好了。
却说李元吉死时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妃子杨氏生得体态风流,性情柔媚,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唐室王妃中要算这个杨氏最为美艳。李元吉被杀之后,杨氏举目无亲,幸亏长孙氏念及妯娌之情,经常邀她来叙旧,并好言劝慰为她排忧解愁。
这天二人正在聊天,李世民突然从外面进来,杨氏立即起身相迎。等到李世民坐定,杨氏忽然跪下向李世民请死。李世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长孙氏在一旁慌忙劝解。杨氏偏娇声哭泣,表现得楚楚可怜。李世民见她淡妆浅抹,秀色可餐,立即魂不守舍地将她扶起说道:“王妃不要过于难过了,齐王谋乱应该伏法,这跟王妃没有关系。只要我在世一天,就会保护你一天,如果觉得在府中寂寞,那就搬过来与你嫂子同住吧。”说到这里,李世民又嘱咐长孙氏几句,然后扬长而去。长孙氏听到李世民的嘱咐后,也劝她搬到东宫来住。杨氏第二天就搬了过来。李世民特地叫人为她收拾了一间干净的屋子,而且调来几个侍女服侍杨氏。李世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到杨氏房里叙旧。
一天夜里,杨氏已经就寝,忽然有侍女来报:“太子驾到。”杨氏慌忙起床,稍微整理下衣服就出来迎接。李世民来到房里,杨氏行过礼后问道:“殿下为什么深夜来此啊?”李世民道:“父皇召我侍宴,多饮了几杯御酒,父皇说他本月之内禅位给我。”杨氏立即跪下拜贺,李世民趁着酒意搀起杨氏,杨氏轻轻推开李世民的手,娇羞起来。这时皓月当空烛光高照,屋里非常明亮,李世民定睛瞧着杨氏,只见她云鬟半卷双目含情,穿着一身白色的罗裳,虽然没有化妆,却更加花容明媚,玉骨轻柔。杨氏见李世民盯着自己看,也不禁对他一笑。
李世民转眼看着明月说道:“中秋佳节,王妃愿意跟我一起赏月吗?”杨氏还没答话,就有侍女说道:“厨房里还有酒肴,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