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隋唐王朝 > 18 玄宗与贵妃

18 玄宗与贵妃

    18 玄宗与贵妃 (第2/3页)

侍侧。见张守珪左脚底有黑痣五个,便注视而笑。张守珪道:“我这五枚黑痣,识者以为贵相,你笑什么?”安禄山道:“儿乃贱人,不料两脚底却有黑痣七枚,今见恩相脚下也有黑痣,所以窃笑。”张守珪闻言令他脱足来看,果见他两脚底俱有七痣,状如七星,比自己脚上的更黑更大,因此愈加亲爱。让他当了“捉生将”——一种专门抓获俘虏的低级军官。

    于是安禄山经常带三五骑出去,俘虏数十契丹人而归,靠军功不断升官。张守珪对其大加赞赏,并收他为养子。

    在此期间,安禄山认识了史思明。

    除了体重不一样,史思明就像是另一个安禄山。他与安禄山同岁,也是营州杂胡,做过互市郎,且同样阴险狡诈。

    史思明早年因负债逃亡,被奚人俘虏,却临危不惧,假装成唐朝的和亲使,对奚人说,你们如果杀了我,一定会招来大祸。之后他见了奚人首领,长揖不拜,傲慢地说:“大国天子使见小国国君不拜,礼也。”奚人虽然对他痛恨不已,却信以为真,不敢得罪,还派了数百人随史思明入朝。史思明想了一条毒计,决定用这几百条人命将功赎罪。到了平卢,他暗中派人向唐军通报消息,将这些奚人迎入馆舍,随后坑杀。

    张守珪得知此事后,也将史思明当作人才,升为将军。安、史二人自此开始,当了多年的同事。

    有一次,安禄山率领史思明等人进攻契丹,昼夜行军,路遇大雨,被契丹人痛扁了一顿,几乎全军覆没,安禄山自己带着麾下20骑逃脱,马鞍中箭,鞋也丢了。安禄山难掩怨愤,将责任归罪于两名部下,将他们斩首。史思明此时却机智地躲了起来,他担心安禄山怪罪于他,暂时不去相见,逃入山谷20天,收集散卒700人。

    等到安禄山窘迫之际,史思明才带着这支军队去见安禄山。此时安禄山如久旱逢甘霖,拉着史思明说,有你在,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安禄山走远后,史思明才对别人说:“我要是早几日回来,恐怕也要被杀头了。”

    与老朋友史思明一样,安禄山也极其擅长察言观色,为了加官进爵不择手段。每次朝中派使者到边地,安禄山都加以贿赂,请他们在玄宗面前美言几句,刷刷存在感。这一方法颇有成效,经过别人的吹捧,唐玄宗也听说了安禄山这么一个“忠臣良将”,对他多次提拔。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朝廷又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等官衔。

    到了天宝元年(742),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早年漂泊无依的杂胡安禄山,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

    为了接近唐玄宗,安禄山不断为自己塑造好口碑,甚至以欺骗手段伪造战功。他在边界制造事端,挑起战争,迫使奚与契丹杀了唐朝和亲嫁过去的宗室之女后起兵叛唐。安禄山出兵讨伐,还向唐玄宗邀功,上书说自己在行军途中梦见了先朝名将李靖、李勣向自己求食,于是为他们立庙,祭奠时庙堂上还出现了灵芝草,这是吉兆。

    此外,安禄山几次诱骗契丹与奚人贵族聚会,然后用毒酒将他们灌醉,取其酋长之首送到长安报功,并将其余俘虏坑杀。边境的契丹和奚族百姓被俘后有的被安禄山送到长安,有的作为他的战俘。史书记载,仅天宝九载(750),安禄山就向玄宗献上俘虏8000多人。这些无辜的百姓,沦为他满足玄宗骄奢之心的工具。这就是安禄山的升迁之道。

    这个威震一方的野心家,在唐玄宗面前却表现得像个憨直的胖子。天宝二年(743),他以平卢节度使的身份第一次入朝拜见皇帝,就将拍马屁的本领发挥到极致。

    他对玄宗说,去年营州闹蝗灾,臣焚香对天祷告,我若心术不正,愿蝗虫吃我的心;若体谅臣一片忠心,就让蝗虫散尽。臣刚祷告完,北方就飞来一群鸟,将蝗虫吃光了。这段话明显是在吹牛,可唐玄宗听了大喜,第二年让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治幽州,今北京)。

    天宝六载(747),安禄山再次觐见皇帝。他体型异常肥硕,坐下来腹部压到膝盖上,站起来行走也不方便,进京时沿途驿站的马都驮不动他。

    唐玄宗非常喜欢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舞”。跳这种舞时,舞者需要在鼓乐的伴奏下,飞速地旋转,而且旋转得越快,效果越好。安禄山膀大腰圆,走起路来都不太方便,根本不适合跳这种舞蹈。但是为了能让唐玄宗高兴,他竟然勤学苦练,成为跳“胡旋舞”的高手。每次唐玄宗来了兴致,让他跳“胡旋舞”时,他都会非常自如地表演,而且旋转如风,那矫健的身姿,比洪金宝武打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玄宗欣赏安禄山的表演,指着他肚子,开玩笑说:“你这胡人肚子这么大,都装些什么啊?”

    安禄山答,别无他物,都是赤胆忠心。

    唐玄宗十分高兴,又让他拜见太子李亨。安禄山愣着不动,说太子是什么官?

    玄宗说,太子就是储君,朕千秋万岁之后,他就是天下之主。

    安禄山再次装傻,跪下来说,臣愚笨,向来只知有陛下一人,不知还有太子。

    玄宗听了还是大喜,更加中意这个大胖子。但安禄山的举动显然是在表演。安禄山为官多年,岂会不懂朝仪,他明白皇帝最怕边将与太子结党,此前王忠嗣的冤案就是证明,才这样装疯卖傻。

    这一年,唐玄宗已经年逾花甲,身体不大如前,精神愈发颓靡。安禄山看出皇帝对年事已高的忧虑,在宴会上虚伪地表示:“臣蕃戎贱臣,受荣宠过甚,臣无异材为陛下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为了换取玄宗信任,安禄山奴颜婢膝,竟然拜小自己16岁的杨贵妃为母。每一次进京,看到玄宗与杨贵妃在一起,他都是先拜见贵妃,再拜玄宗。玄宗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安禄山回答说:“按照我们胡人的礼节,要先拜母亲,之后再拜父亲。”唐玄宗一听非常高兴,命令杨家兄妹们与他结为兄弟姐妹。

    唐朝的军事制度一开始是以府兵制结合“命将出师”的形式,平时地方维持着小规模的军事力量,边防地区的镇戍任务主要由中央募派的健儿和府兵承担,遇到重大战争便临时任命行军总管、大总管等将领调用若干府兵,组成兵团统一作战,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对朝廷来说,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一来可以集兵权于中央,二来可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起到“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的作用。但这样做的另一重结果也显露无遗,那就是府兵背井离乡,兵将互不熟悉,彼此都不愿卖力,导致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

    在此背景下,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发生了契丹、奚叛乱事件。

    奚、契丹在唐太宗时内附唐朝,唐高宗显庆五年(660)曾叛唐,被薛仁贵等率军平定。但万岁通天元年(696)复叛,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武周,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屠吏民数千人”,“河北震动”。在硖石谷之战、东硖石谷之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