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隋唐王朝 > 20 李亨称帝

20 李亨称帝

    20 李亨称帝 (第3/3页)

    几乎可以说,张巡用睢阳城三万百姓的性命,换来了唐军反扑的机会。虽然是大功一件,然而把毫无抵抗力的老弱妇孺当成士兵的粮食,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皇帝是人,百姓也是人!如果张巡为了全城百姓选择投降,也不能说他就是坏人。

    平定叛乱后,如何面对父亲,肃宗颇感头疼,他不得不摆出一副诚恳的姿态给玄宗上表,请父亲回长安做皇帝,自己愿再为太子,奉养左右。看到肃宗的这份“奏表”,玄宗内心五味杂陈。儿子李亨当初登基称帝,全凭手底下人的拥护及其本人的擅作主张。眼下长安被收复,李亨却声称要退位,怎么看都像是个陷阱。于是玄宗给肃宗写了封回信,内容大致如下:你把四川割给我吧,我不回家了,就在这儿养老。

    肃宗上表请太上皇复位一事,李泌知道后就断定玄宗不可能东归,要求肃宗追回此表,但使者跑太快,没追上。现在肃宗得到玄宗的回信,果然被拒绝了,只好问李泌有何补救方法。

    李泌说,让我来写封贺表。李泌重写了一个贺表,这次是用群臣的名义写的,就27个字:

    “自马嵬请留,灵武劝进,及今成功,圣上思恋晨昏,请速还京以就孝养。”

    短短几句话,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李亨称帝是百姓挽留,群臣劝进,不得已而为之,不是不给玄宗面子,这缓和了父子间的矛盾;其次,肃宗派兵夺回长安,“及今成功”,大臣们觉得他有资格当这个皇帝;最后两句是说,肃宗日夜想念玄宗,希望父亲回京颐养天年,这是打亲情牌。

    唐玄宗接到第二道贺表,心情果然大不相同,下决心离开成都,东归长安。肃宗知道后,对李泌说:“这都是卿的功劳啊。”

    父子俩这一来二往,都藏了不少心机,玄宗回去长安,还能过安稳日子吗?历史告诉我们,被迫放弃皇权的帝王,日子终究不会好过。

    玄宗和他的小朝廷刚到扶风(今陕西宝鸡),肃宗就来了个下马威,派出三千精兵迎驾。此时玄宗身边才多少人?不过六百禁军。肃宗的三千精兵一到,将玄宗的六百人全部缴械,命他们就地解散。意思是,弟兄们辛苦啦,接下来送太上皇回家的工作就交给我们了。要是不说接驾,还以为是绑架呢。

    到了咸阳的望贤宫,这里是玄宗当年逃离长安后途经的第一站,肃宗早已在此等候。

    肃宗为父亲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为天下人演了一场父慈子孝的好戏。他让人请玄宗登上望贤宫南楼,自己脱下黄袍,换上臣子的紫袍,一路小跑到楼下,对着楼上的玄宗一阵手舞足蹈,这是朝拜礼节,叫拜舞。玄宗一看儿子来了,赶紧下楼,父子俩抱在一起大哭一场。接着,肃宗跪下来,捧着玄宗的脚,痛哭流涕,这是胡人的旧习俗,表示对父亲的尊敬。

    这时,玄宗要亲自为儿子披上黄袍,肃宗跪地不起,反复推辞。

    玄宗说:“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

    肃宗做出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穿上黄袍,左右山呼万岁,响彻云霄。

    时隔两年,父子终于重逢。肃宗把戏做足了。之后,肃宗在正殿大摆筵席,御膳呈上来,都要先尝一口,再献给玄宗。回长安的路上,肃宗为玄宗牵马,作前导引路。

    玄宗看着此番场景,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

    有人说玄宗这人没心肝,经此大难不好好悔过,还如此沾沾自喜。可这句话也可理解为,玄宗有意向肃宗示好,昔日不可一世的雄主说出这种违心的话,足见其落魄的程度。

    回到长安后,玄宗住进了兴庆宫,而肃宗住在大明宫,父子俩经常互相探望,有时还会在夹城相遇。玄宗生活优裕,地位崇高,看似享尽天伦之乐,实则危机重重,免不了肃宗的猜疑。

    玄宗对杨贵妃之死耿耿于怀,他从成都回来后就派人去祭悼她;后来又想改葬,遭到宦官李辅国的反对。

    兴庆宫由玄宗原来当藩王的旧宅改建,位于坊市之中,最南面的长庆楼就紧挨着大道。玄宗闲来无事登上长庆楼,全城街景历历在目,楼下过往的士民常在楼下高呼万岁。玄宗一听心里高兴,也会挥手致意,甚至摆下酒席,请老百姓到宫中一聚。

    玄宗整日与外人来往,实际上已对肃宗形成威胁。你都退休了,还和朝中官员交往甚密,意欲何为啊?

    肃宗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放心。这时,宦官李辅国就对肃宗进言,太上皇结交外人,陈玄礼、高力士更是日夜图谋不轨,对陛下不利,不可不防啊。言外之意,要提防唐玄宗复辟。

    李辅国与唐玄宗早就有过节,他出身闲厩马家小儿,相貌奇丑无比,本是高力士的手下,不得重用,被打发到太**中。后来他扶持李亨上位有功,又是新君心腹,就此青云直上,早想对轻视自己的玄宗一党展开清算。宦官掌握兵权、左右朝政,正是自李辅国开始。这么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正好可以帮皇帝干脏活。

    李辅国向肃宗建议,兴庆宫建在市井之中,宫墙低矮,不适合太上皇居住,不如请他老人家到太极宫居住,那里深宫大院,戒备森严,又可杜绝小人蛊惑,岂不两全其美。

    太极宫与兴庆宫的情况可谓天壤之别。太极宫位于大内之中,北面是禁苑,南面是朝廷办公场所,东面是太子的东宫,西面是宫女住的掖庭宫,几乎与世隔绝,玄宗到那儿表面上备受优待,实际上如同软禁。

    唐肃宗什么反应呢?史书说,“上不听”,也就是犹豫不决。

    李辅国在宫中多年,知道上司不明说,不代表不同意。他先出手试探肃宗的真实意图,假托敕令,命人从兴庆宫取走290匹马。马是战略物资,打仗必备,当然不能放心交给玄宗。兴庆宫本来有300匹马,一下子就剩下10匹,玄宗看着空荡荡的马厩,无可奈何地对高力士说:“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

    肃宗对李辅国越权的举措,没有任何表示,基本上已是默许。李辅国见状,更加胆大妄为。有皇帝撑腰,这事儿就好办了。

    上元元年(760),李辅国派人到兴庆宫传话,说肃宗请玄宗到太极宫游玩。玄宗不敢拒绝,随李辅国走到睿武门,突然出现500名持刀的骑手拦住去路。玄宗大惊失色,李辅国这才傲慢地说:“皇帝认为兴庆宫地势低洼狭窄,请太上皇迁居太极宫。”

    经过马嵬之变,玄宗对兵变都有心理阴影了,吓得差点儿从马上摔下来。危急关头,一旁的高力士赶紧上前扶住玄宗,痛斥道:“五十年太平天子在上,李辅国何得无礼!”之后又以太上皇的名义发布诰命,对眼前500名骑兵表示宣慰:“诸将士各好在!”众将士这才以为太上皇余威尚在,不敢轻易得罪,纷纷收刀叩拜。

    高力士知道事情无法挽回,眼下只能先保玄宗安全,于是饬令李辅国与他一起为太上皇牵马。李辅国虽不情愿,但也不敢太过放肆,只好和老上司拉起缰绳,护送玄宗进入太极宫。等到李辅国带兵退出后,玄宗对高力士感激地说:“若不是将军,我就要成刀下鬼了。”

    从此,唐玄宗被软禁到太极宫,彻底与外面的世界失去联系。

    太极宫中,只有肃宗安排的百余名宫女负责洒扫,几十名老弱残兵负责护卫。一向仗义执言的颜真卿代表百官上表,问候玄宗的起居情况,立马被撤去刑部侍郎的职务,贬为蓬州长史。

    不几天,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也被勒令致仕;肃宗病重之际,玄宗死于西内,只比肃宗早十三天。据《杨太真外传》记载,玄宗的宫人夜半听到玄宗寝室传来异响,早上玄宗便去世了。

    玄宗朝的政治险象环生,身为太子的李亨更是如履薄冰。自己无依无靠,却意外获得太子之位。面对强势的父亲和奸臣的陷害,必须时刻小心,保持高度的警惕。最终凭借安史之乱的变局,顺利登上帝位,但依然摆脱不了父亲的阴影。在他心中,父亲对他的威胁甚至高于叛军,因为与玄宗争权,延误了许多与叛军作战的时机。在玄宗回到长安后,对其仍然保持高度警惕。毕竟玄宗以军事政变上台,且执政近半个世纪,存在巨大的影响力,随时可能发动政变,夺回属于他的权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