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隋唐王朝 > 130 柴荣机关算尽

130 柴荣机关算尽

    130 柴荣机关算尽 (第2/3页)

嗜血就让他寝食难安了。

    李重进,后周太祖的亲外甥,高平之战后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禁军大帅之一。李重进是个狠角色,论血缘关系,比柴荣更有资格继承后周皇位,故郭威在世时让李重进向柴荣下跪,以示贵贱,防止李重进争位。当时,中央禁军以他和张永德为首,且二人不和,多有摩擦。张永德已被废,柴荣自然不放心将李重进留在中央。于是,李重进虽仍是侍卫司统帅,但被外放为淮南节度使,驻守扬州,防御江南的南唐政权。而侍卫亲军的实际指挥权在副都指挥使韩通手里。

    韩通,曾经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信,同时也深受柴荣的重用。韩通征讨过后蜀、北汉和辽国,同时又主持开封城的扩建、修筑黄河河堤,是个全方面的人才。他性刚而寡谋,脾气暴躁,有个外号叫“韩瞠眼”,由于其不善于搞关系,和朝中大臣的关系都很一般,因此在柴荣病重之时被委以重任。在后来赵匡胤政变时,韩通是唯一一个想要率兵抵抗的,结果被杀害。

    张、李、韩不成,那么下面还能是谁呢……

    后来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张、李、韩之下,那个幸运儿就是赵匡胤。

    说实在话,柴荣对赵匡胤是非常不错的,这哥俩可以说是战场上的生死之交,赵匡胤如果没有柴荣的提拔,可能不会建立如此伟业。柴荣即位之后,命赵匡胤掌管禁军,对赵匡胤可以说是信任有加。当年北汉侵犯后周,柴荣御驾亲征,在高平与北汉军队决战,但是在战争快开始的时候,后周军队统帅竟然不战而逃,后周军队一时之间非常被动,在此危难之时,赵匡胤力挽狂澜,指挥自己的同伴杀进敌营,这才转败为胜,但是赵匡胤也受了伤,柴荣非常心疼,说啥也不让赵匡胤再去冒险了。回到京城之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后来又升为都指挥使。

    从都指挥使一跃升为都点检,看着好像只升了一级,但是咫尺天涯,从全国军队的二把手升到***,那是不知多少人一生都迈不过去的门槛,而他居然在这么年轻的时候,轻而易举地迈了过去。

    赵匡胤真的是喜出望外天命所归吗?李煜不想当皇帝我信,赵匡胤不想当皇帝,打死我也不相信。

    先说那个小木条,怎么会出现在柴荣的文书囊中呢?放在里面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呢?

    后来有人分析,那块木条就是赵匡胤放的!原因有三:

    一:赵匡胤此前是张永德的手下,虽然实力不容小觑,可是要挤掉张永德,取其位而代其职,却遥遥无期,并且基本绝望。因为他硬件不行,他不是皇亲国戚,禁军是国家安危命脉,他一个年纪轻轻的外人,凭什么一步登天?凭他的军功和英勇?这种事你越强悍越不敢用你。不然何不选李重进? 所以赵匡胤只能耍点阴谋诡计,才能脱出张永德的阴影,彻底独立。

    二:在公元959年的这一年里,枢密使王朴死,皇帝柴荣重病,赵匡胤野心极度膨胀,让他有了非分之想,而张永德正是他的第一块绊脚石,必须尽快踢开,于是赵匡胤就做了一回木匠。

    三: 根据《五代史》记载,这块写着“点检作天子”的木条出现在“世宗不豫”之前。那时候赵匡胤一直率军拱卫左右,大有做手脚的机会。

    当然,柴荣选择赵匡胤,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心血来潮。虽然他冒升极快,但是资历太浅,年纪太轻,就算想作怪,也没有什么号召力,他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计。等到他有资历时,七岁的小皇帝想必已经长成了。

    世宗自此不能痊愈,延之日久,饮食不进,大势日危,召范质等入宫,嘱以后事道:“嗣君幼弱,卿等尽心辅之。昔有翰林学士王著,乃朕之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以为相。”范质等受命而出,私相议道:“王著日在醉乡,是个酒鬼,岂可为相?当勿泄漏此言。”

    不久柴荣驾崩。远近闻之,无不嗟悼。后人有诗叹曰:

    五代都来十二君,

    世宗英武更神明。

    出师命将谁能敌?

    立法均田岂为名?

    木刻农夫崇本业,

    铜销佛像便苍生。

    皇天倘假数年寿,

    坐使中原见太平。

    世宗既崩,梁王宗训于柩前即位,是为恭帝。文武山呼已毕,尊符后为太后,垂帘听政。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柴宗训原有三位哥哥。公元947年(后晋开运三年十一月),三位哥哥与柴荣的发妻刘氏一起被后汉隐帝刘承佑诛杀。公元951年(后周广顺元年),郭威称帝,授柴荣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不久,大符氏成为柴荣的第二任妻子。两年后,柴宗训出生于澶州之府弟。公元956年(后周显德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大符皇后病逝于汴梁皇宫中的滋德殿,时年仅二十六岁。柴宗训三岁失母,十分可怜,由姨母小符皇后在宫中抚养。

    七岁的柴宗训不能亲政,只好由自己的姨母小符太后垂帘听政,宰相范质、王溥等辅政,主持军国大事。同月,柴宗训任命范质为修建柴荣皇帝陵墓的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七月,任命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柴宗训封弟弟柴宗让为曹王,柴宗谨为纪王,柴宗诲为蕲王。十一月,把后周世宗柴荣皇帝安葬于新郑(今河南新郑)郭店村西北陵上村的庆陵。

    世宗既崩,后周小朝廷迅速陷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