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十八章咽喉之刺(二)

第十八章咽喉之刺(二)

    第十八章咽喉之刺(二) (第2/3页)

刀光映在席书翰惊恐的脸上,“我王禀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我儿王荀就在此地,他若敢说半个‘降’字,我先劈了他!”

    “爹!我绝不降!”远处传来王荀的喊声,清亮得像号角。

    “不降!”杨可世的铁锏在城砖上划出火星,“死战!”

    “死战!”张致远的神臂弓队齐声呐喊,箭羽在风中作响。

    城头上的士兵们醒了似的,挺直了腰杆,抹了把脸,把弓箭握得更紧。

    席书翰彻底慌了,语无伦次地喊:“你们疯了?现在城下的不过是前锋,若是等大军到了,配合投石机攻城怎么办!你们的猛火油快没了!粮食也快没了!守下去就是死啊!”

    “死也死得干净!”

    王禀一把揪住箩筐的绳子,猛地往外一推,“回去告诉银术可,太原城的城门,是用我们的骨头撑着的!想进来,踩着我们的尸体过!”

    箩筐猛然下坠,席书翰吓得尖叫,手脚乱蹬。

    王禀的声音在他身后炸响:“今天饶你一命,再敢来劝降,就不是推你下去这么简单了!”

    金军阵前的银术可看着箩筐落地,席书翰被人扶着,瘫在雪地里直哆嗦。

    他嘴角的冷笑慢慢僵住,城头上的呐喊声顺着风飘过来,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耳朵疼。

    “都统,”斜里低声道,“这太原怕是难攻。”

    银术可没说话,只是望着城头那面破烂的宋字旗。风雪里,那旗子被吹得猎猎作响,在嘲笑他的痴心妄想。

    城楼上,张孝纯望着渐渐走远的金军使者,转身对着全城军民高声道:“父老乡亲,弟兄们!金狗能毁我们的家,却毁不了三晋好汉的骨头!”

    王禀举刀响应,刀光刺破暮色。

    呐喊声震得城砖都在颤,躲在巷子里的百姓都涌了出来,对着城头磕头,举着手里的树皮,捧着挖草根的篮子,嘴里喊着“死守”。

    因为这是他们的家,除此之外无处可去的家!

    王禀看着这一幕,觉得心里的火又旺了些。

    他转头对张孝纯笑道:“你看只要人心没散,这城就破不了。”

    张孝纯望着城下的金军大营,点了点头。炊烟虽稀,可这满城的骨气,比任何粮草都金贵。

    夜色渐深,太原城头的火把重新燃起,比刚才更亮了。

    王禀知道,更残酷的厮杀还在后面,但只要这口气不散,太原就还是大宋的太原。

    而城下的惨叫与哭喊,还在断断续续地传来,混着风雪,成了这残冬里最凄厉的调子。谁也不知道这城能守多久,只知道每多撑一天,就得多流一天的血。

    河东各地仅能自保,毫无解围太原的能力。

    一切都在等朝廷的调兵令。

    ...

    雪,下得愈发紧了。

    种师道站在长安城墙上,苍老的手指紧紧攥着斑驳的城墙砖。冷风拍打在他脸上,那刺骨的寒意却比不上他心头万分之一冷。

    “兄长,回去吧。”种师中为他披上大氅,声音低沉,“你已在此站了半个时辰,当心着凉。”

    老人没有回答,只是死死盯着河东方向,战事越发糜烂,诸多险要关隘根本挡不住金人大军。

    “报——!”

    亲兵快步奔上城楼,单膝跪地,“太原急报!金军先锋完颜银术可已合围城池,王禀、张孝纯闭门死守,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种师道缓缓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太原城头那面残破的宋字大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折家可有动静?有没有截断金人的粮道?”他声音嘶哑。

    折家在河东的西北方(陕西神木),若是往东派出军队,进入大同朔州盆地,是有机会截断金人粮草的,这样就足够拖慢金人南下的脚步,给太原更多的喘息时间。

    “回大帅的话,府州折可求按兵不动,夏人最近在横山增兵,折家不敢轻举妄动...”

    横山是宋夏之间的燕云十六州。

    种师中挥手让亲兵退下,低声道:“兄长息怒,非是折家不愿救,实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