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求追读)殿试开始 (第2/3页)
致治之道,必先择吏,吏得其人,则民安而国富,吏非其人,则民困而国危。今中外冗员充斥,而州县尤多贪墨,其弊安在?矫之之术,何者为先?”
“尔诸生学古通今,其详陈之,朕将亲览焉。”
每年殿试的策论题大都对应着当下朝廷面临的困境,此乃历朝选举良才之法。
贡士们看着题目凝神思索,有些已经开始动手研墨润笔。
赵晗眉头紧锁,认真分析着问题。
大周冗员之弊,其原因有三点。
第一,恩荫太广,勋爵子弟滥授官职,当官的人数仅次于科举正途。
第二,铨选失实,吏部考课,只看资历,鲜少过问才具。
第三,添差无度,各路监司、州县衙门,随意增设提举、管勾等闲散官职。
……
不多时,赵晗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目光渐定,笔锋蘸墨,落纸如刀。
写道:“臣闻治国如医疾,必先察其症结,今冗员贪墨之弊,非一日之寒,乃积年沉疴,欲矫此弊,当如良医用药,既需猛剂以祛顽疾,亦需温补以固根本……”
一篇条理分明,论据扎实,既有前朝典故为佐,又有本朝实例为证的文章逐渐跃于纸上。
礼部尚书韩章的眸光一直放在贡士们身上,看到诸位全都在奋笔疾书,挥毫洒墨,不禁流露一丝欣慰之色。
不过当他注意到位于东侧第一排的赵晗时。
那双常年波澜不惊的眼睛骤然紧缩,手指更是无意识攥紧了官袍的袖口。
“太像了,太像了,这世间怎会有如此相像之人……”
韩章抚摸着花白的胡须,自顾自低声感慨。
一直站在官家身侧的内侍张茂则自打赵晗进殿,目光就死死锁在他的身上。
虽面上不显,可心中早已掀起阵阵惊涛骇浪。
他幼时因父亲获罪,家中被抄没,走投无路之下净身入了宫,七岁时就侍奉在官家身边,一晃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对官家可谓了解至深。
眼前这个会元郎微蹙的眉峰,高挺的鼻梁,甚至连执笔姿势,都和当今官家年轻时如出一辙。
张茂则心中突然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