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寒院谋略,晋升都尉 (第2/3页)
侥幸罢了。如今天下大乱,黄巾肆虐,百姓流离失所,渊虽有心报国,却深感力不从心。听闻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特来恳请先生出山相助,共救苍生。” 他言辞恳切,眼中满是期待,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他对戏志才的重视。膝盖不经意间碰到石桌,发出轻微的声响,桌上的竹简也随之轻轻颤动。
戏志才放下茶杯,目光望向远方,神色平静:“林将军心怀天下,志才敬佩。只是志才身体孱弱,恐难担此重任。且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即便有心,也未必能如愿以偿。”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早已看透了这乱世的艰难。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为这谈话增添了一抹悲凉的色彩。几只蚂蚁在石桌上缓慢爬行,仿佛也在为这乱世的命运而徘徊。
林渊闻言,心中一紧,却并未放弃:“先生过谦了!文若先生对先生推崇备至,称先生善谋奇策,观天下大势如掌上观纹。如今局势虽乱,但只要有先生相助,定能寻得破局之法。先生难道忍心看着这天下继续动荡,百姓受苦吗?” 他急切地说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要将自己的决心传递给戏志才。说话时,他的喉结上下滚动,显示出内心的激动。
戏志才收回目光,看向林渊,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林将军可知,这乱世之根源何在?” 不待林渊回答,他便自顾自地说道,“自桓灵二帝以来,宦官专权,卖官鬻爵,朝堂腐败不堪。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百姓食不果腹,这才揭竿而起。黄巾之乱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危机,在于这摇摇欲坠的汉室根基,在于人心的涣散。” 他一边说,一边轻轻敲击着石桌,每一下都仿佛敲在林渊的心上。石桌上留下了几个浅浅的指印,仿佛是历史沉重的印记。
林渊认真聆听,不住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渊也深知,若想平定乱世,绝非仅靠武力征战便可。但如今之计,该如何做才能扭转局势?还请先生赐教。” 他的态度更加恭敬,双手抱拳,等待着戏志才的回答。拳头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显示出他对答案的迫切期待。
戏志才微微一笑,拾起桌上的竹简,缓缓展开:“将军请看,这天下十三州,各州皆有豪强盘踞。若想成就大业,需先寻一稳固之地,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待根基稳固,再招揽贤才,训练精兵。同时,审时度势,利用各方矛盾,或结盟,或征伐,徐徐图之。” 他的声音虽然轻柔,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见解,竹简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可见他对天下局势的研究之深。
林渊眼睛一亮,凑近细看竹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对各州局势的分析,从冀州、幽州,到江东,无一遗漏。“先生果然高见!渊虽有此想法,却不知从何处着手。还望先生指点!”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佩,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身体不自觉地凑近,几乎要碰到戏志才的手臂,显示出他对知识的渴望。
戏志才却摇了摇头:“敢问将军有何志向?是欲匡扶汉室,做中兴之臣;还是想逐鹿中原,自立为王?” 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林渊,仿佛要将他的内心看穿。
林渊微微一怔,随即坚定地说道:“渊自幼饱读诗书,如今虽逢乱世,却从未敢忘忠义。但如今朝堂腐败,若要救百姓于水火,仅靠愚忠恐难成事。渊愿以一己之力,荡平乱世,重塑秩序。”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豪情壮志。
戏志才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好!好一个荡平乱世!将军能有此觉悟,实乃难得。既如此,将军不嫌弃志才身体羸弱,愿为将军出谋划策,共图大业。不过,在此之前,将军需先明确第一步棋该如何走。如今各方势力环伺,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的声音虽然依旧轻柔,但却充满了力量。
林渊大喜过望,连忙起身,对着戏志才深深一拜:“得先生相助,乃渊之幸事!还请先生教我!” 这一拜,饱含着他的感激与信任。
戏志才伸手扶起林渊:“将军不必多礼。依志才之见,将军可先跟随朱儁大人剿灭黄巾,积累战功,争取一郡太守之位。当前黄巾余党仍在多地作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