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科研站聘书:月薪 58 块 (第2/3页)
来布包:“连夜烙的饼,路上吃。”
出缝纫社,苏瑶想去公社跟赵书记打招呼,路口见陆战野站老槐树下,手里拿本书。
“陆首长。”苏瑶走近,“昨天的事,谢你的钢笔。”
“应该的。”他递过《农业机械原理》,封皮磨损,“听说你被录用了,这书或许有用。”
苏瑶翻开,扉页写着“实践出真知”,字迹刚劲像他的人。
“太贵重了……”
“送你。”陆战野看她手里布包,“去县城报道?”
“嗯,下周一。”
“我那天去县城开会,顺路接你。”他语气平淡,“孩子想去也带上。”
看着他背影,苏瑶手里的书有些发烫。低头看扉页,心像被轻轻撞了下。
周一清晨,苏瑶叫醒孩子。陆诗涵穿红棉袄像小灯笼,陆星辰背布包装着烙饼。
院门刚开,就见陆战野的吉普车停路边。他穿军装站车旁抽烟,晨光勾勒出挺拔身影。
“陆叔叔!”陆诗涵跑过去指车轱辘,“这个大!”
陆战野灭烟开车门:“上车,早去早回。”
车里干净,有淡淡柴油味。孩子第一次坐汽车,扒窗看飞逝树影。苏瑶坐副驾,攥紧那本《农业机械原理》。
“紧张?”陆战野问。
“有点,怕学不好。”苏瑶笑。
“你会画图。”他目视前方,“上次的锄头设计图很专业。”
苏瑶脸颊发烫:“瞎画的。”
“实践出真知。”他重复书上的话,“不懂就问,别逞强。”
车子进县城,街上已有行人。自行车铃声、卖豆浆吆喝声钻进车窗。孩子扒窗,指远处楼房惊叹。
科研站在县城边缘,两层红砖楼。门口挂着“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牌子,几个穿白大褂的往里走。
陆战野停车:“三点来接你们。”
“不用……”
“就这么定了。”他打断,下车帮孩子开门。
张教授已在门口等,热情迎上来:“苏瑶来了!我介绍下研究室的同志。”
苏瑶往里走,回头见陆战野还站车旁,朝她点头。心里一暖,没那么紧张了。
培训室坐十几人,多是男的,见苏瑶进来都惊讶。后排有人嘀咕:“怎么还有女的?”
苏瑶假装没听见,坐下。桌上摆着科研站发的笔记本和钢笔,摸起来想起陆战野送的那支,心里踏实。
第一天讲农业机械发展史,张教授讲得生动,苏瑶记满笔记。中午在食堂,她买三个肉包子留孩子,自己啃带来的饼。
“怎么不吃菜?”张教授端餐盘过来,“食堂有补贴,别省。”
“不饿。”苏瑶往嘴里塞饼,怕他看见没买肉菜。
张教授把炒青菜拨她一半:“多吃点,下午去车间实习,体力活。”
下午看农具实物,一个男技术员故意推沉重零件:“苏同志,帮忙搬下?”
苏瑶刚要伸手,旁边有人说:“我来。”
戴眼镜的年轻姑娘轻松搬零件到工作台,笑说:“我叫林梅,负责农具绘图。”
“谢谢,我叫苏瑶。”
“张教授昨天就夸你,说你设计的锄头有想法。”林梅凑近,“别理他们,是嫉妒你受看重。”
苏瑶心里一暖,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像二柱子。
实习时林梅教她认零件,讲机械原理。苏瑶学得快,林梅惊讶:“你以前学过?”
“看了点书。”苏瑶指桌上的《农业机械原理》,“这书帮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