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邻里相处之道 (第2/3页)
凤娇,又切下同样大小、品质极好的一块瘦肉偏多的部分,同样仔细包好,递过去:
“这块你也拿着。你家冯老师是读书人,有学问,阿拉屋里厢也跟着沾沾书香气,福气好。”
冯师母蔺凤娇连忙推辞,脸上带着真诚的不好意思:“秀英,不要这么客气,太破费了!我心领了!”
“拿着拿着!一点心意!”
张秀英不由分说塞到她手里,语气爽朗又带着不容推辞的亲热:
“都是老邻居了,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好物事大家尝尝鲜!我们明明有运道,也是托大家平日的福!”
两位邻居千恩万谢地收下,脸上的笑容真挚无比,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这半斤上好的金华火腿,在这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绝对是沉甸甸的人情。
接着,张秀英又切下更大、更方正的一大块,足有一斤多重,用更大张的油纸仔细包好,递给旁边的李桂花,声音温和了些:
“桂花,这块你收好。等阿拉大囡(阳光明的大姐)下趟回娘家,让她带转去。
她婆家条件也一般,一年到头难得见几次大荤腥,让她们也开开荤,尝尝味道。”
这是给外嫁女儿的体面和撑腰,也是维系亲情的实实在在的纽带。
李桂花小心地接过,像捧着宝贝,连连点头,声音里带着对婆婆周到考虑的佩服:“晓得了,姆妈!我一定收好,等大阿妹回来!”
最后,张秀英看着砧板上剩下的火腿主体,又抬眼瞥了瞥三层阁的方向,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刀,在靠近蹄髈、皮多肉少、骨头偏大的地方,切下了薄薄的一小片,顶多二三两重,品相明显不如先前送出去的那些。
“桂花。”
她把这一小块递向李桂花,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无奈和叮嘱:
“这块……你送到三层阁去。虽然她们平常……唉,总归是一个门洞里住着,一个大门进出,抬头不见低头见。
阿拉屋里厢吃肉,落下她们,传出去闲话不好听。就讲……是明明带回来的,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